大家都普遍认同这些伤心的回忆会伴随你一生,那我说说如果你坚信这种观点会带来什么样结果,【以我自己为例,提醒小伙伴们客观看待过往经历,重塑认知,着眼当下与未来,不足之处轻拍o(^^)o】
上例子——我的性格特点——表面开朗其实有点古怪,可能你做了某些事伤害到我,如亲近的人男友,那我可能面无表情毫无回应至少3h左右,整个气氛压抑难忍。为什么会这样?
追溯——
我的妈妈是一个具有强势性格控制欲极强并且喜怒无常的人,她几乎要求你在二十四小时中大部分注意力都落在她身上,而这些种种都是不自觉的。你在她身边没有自我,只有服从。
而我的爸爸并不擅长沟通,从小我们无对话,说的最多的就是你去干这个那个云云(现在年纪大了沟通有改观这是后话)。他们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即——无条件服从!对我影响最深刻之一——委屈的时候不准哭不准流泪还要好好说话,那种憋的难受脸部扭曲的感受不知你能否理解?
所以用冷漠沉默对抗表示不满成了我从小用到大的伎俩,一遇到紧急情况就会自动开启成了坚不可破的防御模式。
【但素!关键来了!】
我们用因果导向,即追溯到童年伤害可能找到了原因,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确实有效,压抑了多年的秘密终于得见天日被人理解,畅快并且自我救赎!ok。
知道了这些然后呢?比如我——关于行动上的防御机制已经成型,而我仅仅对于原因的追溯并没有改变它,它依旧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是现在多了一份“自我认同和理解”。但你想做些什么改变它却不容易,因为这种【因—果】导向论——你默认今天的种种都是由于之前的经历而导致的——可能让你对改变产生无力感,认为这种结果是理所当然无法违逆的。
我碰到阿德勒心理学,解释了一部分自己的疑惑。该理论认为——心理创伤并不存在,是你决定你有需求保留它,让它一直影响你。参考《自卑与超越》、《被讨厌的勇气》等。
深层拒绝的原因——承认就意味着改变,但改变的结果是未知的,我们可能宁愿怀抱痛苦的现在与记忆,也不要动一动迎接模糊的未知。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无数例子。
我依旧举我的例子,在初期我以缓解自己压抑的心境为目标,总结出导致今天的我的前因后果。但后来不知不觉养成了习惯,即,潜移默化中我只要把我今天的一些失败倒装在父母教养上,我就找到了推脱的理由——(1)我大学都没有找过假期实习和兼职都是因为“我妈催促一放假就回家!不是我不愿意、你看我妈那么强势我根本无法抵抗”(事实是那是我妈表达她感情的方式之一你真去了她也不会拿刀追你)(2)我会在对我男票莫名冷战后抱着愧疚心理自我安慰说“对不起我就是这样的我也没办法因为我从小就是这样被我爸妈训练大的我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法了请给我时间”(事实是无数篇文章介绍如何有效伴侣沟通朋友沟通而因为我的先入为主导致这些都成了屁觉得行动无能)
相信作为看客的你应该觉得我对爸妈的不公平判断吧?不解释太多。但对我的影响最大的点在于,我被无力感遮住了眼睛,遇到不平养成了控诉的习惯,而我的行动力和视角因此受到局限,不会想着变通解决,这才是导致我“一事无成的根本原因”。
你的一些经历——你的看法——你的行动——代入到新事件——验证你的看法——行动(无限循环)
现在我在做一些行动来改变自己。于我No.1即不抱怨——遇到不平之事,自己消化,而不是自我同情和安慰。No.2告诉自己我是可以改变的,只是这需要时间和过程。No.3生活中经历不幸的人多了去了,多和那些已经或正在克服和你相同难关的人交流,汲取经验自己实践No.4观察自己,记录下点滴进步和挫折。
(不举例子了哈哈可以来我sina微博、简书看看,这几天的行动都在一点点朝正向改变自己中)
心理学对认知模式与行为的相互关系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再说一下,我在这里不是要否认童年经历或者阴影对人的深远影响。
而是要提醒小伙伴们,影响客观存在,但我们要注意别被“悲剧”桎梏住无法脱身陷入泥泞。
(((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