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只要功夫下的深,铁杵磨成针。
一、可学习借鉴的点
1.备课要立足新课标,多研读、精读新课标;备课要从更好达成教学目标出发,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要在常规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把握课堂内容,体现科学思维的针对性培养。
2.逐层分析、具体引导,如杨艳老师帮助学生厘清层次,真正理解“为什么运动量越大,呼吸次数越多”:
因为细胞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正常活动都需要消耗氧气,而运动量越大,需要消耗的氧气就越多,为了有充足氧气足够消耗,就越需要通过呼吸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更多氧气,因此运动量越大,呼吸次数越多。
3.科学课堂材料的选择是谨慎、精心构思过的:
如唐春秀老师选择最能体现工具作用的核桃种类;
看似无用、是闲棋、最先被排除的轮子工具,其实通过唐老师的关键问题“你认为能帮助打开核桃的工具应该有什么特点”可使思维外显,看似直接被排除的选项实际上是有快速的潜意识思考的;
为了避免学生在使用核桃夹时还使用了别的工具辅助,从而无法体现专门工具核桃夹的作用的情况,唐老师课堂教学中特意要求以第二关的所有工具来替换第三关的唯一工具——核桃夹;
杨艳老师课堂中可擦洗、能重复使用的活动记录纸带,既绘制方便又便于直观呈现与分析,简便实用,值得推广和学习。
4.教师要精心设问,恰当引导:问题串要有针对性,可从结果推问题,什么样的回答可能出于什么样的问题引导思考,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
5.要单元整体性备课:如智取核桃仁第二关中的常见工具都是涉及本单元后面课程中相关原理的工具,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关联性。
6.越挫越勇,办法总比问题多:
在多次磨课实践中,教师会发现课堂教学设计的不合理性或者出现未预设到的问题,可以在实践中思考解决办法,如唐老师在实验材料中新增了软垫,好处之多:①减少噪音②保护操作桌③便于清理核桃壳、细碎颗粒等④安全高效。
7.每个教学环节设定具体时间,且运用倒计时全班同学可见,时间结束时还有铃声提醒,不仅利于学生明确操作时长,老师还能有效把握实验操作时长以及课堂节奏。
8.课后适时总结课堂涉及的新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如:杨老师带着学生回顾空气成分饼状图、把握空气的整体性认识,指导学生分析柱状图,有意识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
二、作为志愿者参与幕后筹备的体会
1.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40分钟的优秀展示课的背后,是多位老师的无数个四十分钟的智慧结晶的凝聚展示。
2.每一句有深意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背后都是无数次揣摩、调整、再揣摩再调整。比如参与现场磨课时让我很印象深刻的是刘姝老师说要慎用“怀疑”这个词,可以是“疑问”这样的中性词。我想这不仅是出于学科的严谨性,也出于对学生的关爱。
3.重视课堂的生成性,以学生为本,尊重课堂真实性,而非单纯拉教学进度。
4.以往教研活动,作为倾听者,我听的津津有味、手不停记录吸引我的点;但这次作为活动筹备参与者,培养学习的时候注意力更是非常集中,眼睛也更容易酸、涩,脑袋还会有些晕晕的,我想这不仅是因为初次的谨慎也是因为慎重、认真对待。我相信,下一次的我们都会更好!
5.一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少不了背后无声的付出,时间和精力和态度,是一个团队的协作和热爱,是一个团队的兴致勃勃和认真对待。
三、感悟与体会
挫折痛苦是生活的南墙,也可能是生命中的重要转折点。
撞倒的南墙后面,也是另一片海阔天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