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月份,临寒假,跨旧历新年,读书8本,既是盘点,也是分享。如下:
05
《72堂写作课》
这本书的名气很大。
是文学教育家夏丏尊和叶圣陶合著的一部讲述文章作法的书籍。夏丏尊与叶圣陶,两位中的任何一位,在语文教育界都堪称泰斗,何况是合著。但这本书买了很久一直被束之高阁,近日才翻出来看。
书中的文章均选自二人合编的《国文百八课》。该书侧重文章形式,所选取的文章虽也顾到内容的纯正和性质的变化,但文章的处置全从形式上着眼。全书一共七十二讲,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章及文学体裁,记叙、说明、议论、应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每一类别都有十分精到又浅显易懂的见解与指导,是人们学习写作、提高写作技能的不可不读的好书。
虽然说是从零开始学写作,不过我通读下来,真正零基础的人还真有些困难,各堂课看似浅显,着墨不多,但实操起来却不易。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读,可开拓视野,但对眼下的应试作文帮助不大。语文教师同仁们可以一读,假使能从不同角度审视目前的写作教学,亦是好的。
扉页上那句“从提笔就怕到写作高手”,大家看看就好,切不可当真。写作没有想象中容易,各种艰辛求索与坚持,冷暖自知。
06
《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
这是一本教你公开写作的书。比如公众号、简书、头条等所有平台的公开写作。
去年一年,相关类型的书籍,读了不下20本,都是目前通过公开写作获得巨大个人收益且达到财富自由的公开写作者,如本书作者粥佐罗,五年写作,几百万字,目前通过做写作社群,年入千万。
这是个很吸引人的噱头,但是这些书通读下来,大同小异,整体的写作框架很相似,所谓的写作技巧,因人而异,还是那句话,写文章,千人千面,可以提供一种思维模式,但不能照搬,更无法替代。
公开写作,不是学生写作文,命好题,规定的时间完成写作要求即可。写作,最好的方法是长期的刻意练习,要坚持写,不断修改,在实践中提升。
07
《焦虑日志》
周末上完课,在书架上无意识翻看,视线停留在两周前刚买的《焦虑日志》。这半年来,确实比以往焦虑,这段时间,工作调整的力度很大,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是好是坏都是未知的。
焦虑,肯定是有的,三十几岁的年龄,还有什么比深耕十几年的行业一夜间轰然倒塌更让人悲催的呢?
用了半个下午的时间,翻看这本《焦虑日志》,扉页上那句话:拥抱越努力越焦虑的你。似乎说的就是我目前的处境。
一本书只有三万多字,文字与配图插画各占一半,即使我读地特别慢,也仅用了两个多小时。与其说是一本书,倒不如说是一本关于焦虑的解读手册。
全书分了三个部分,第一,识别焦虑;第二,提供方法和技巧,应对焦虑;第三,学习并在生活中利用正念。
关于焦虑的认识,我们不妨一分为二地看待。轻微的、积极的焦虑,有助于让我们更谨慎更完美的处理问题,就好比适当的压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促进作用的。当然,若是处处焦虑,长时间的焦虑,就是一种病态了。
第二部分应对焦虑的方法论,是我格外关注的,不过通读下来,个人觉得,收获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也可能是不同国家的文化使然,这本书是英国心理学家柯瑞妮·斯威特的作品。这本书在当地,雄居亚马逊心理自助类销量前三名。
当然,书中讲到的方法,还是能从不同侧面提供一些思路的。比如战胜恐慌的十一个策略,可操作性就挺强。
还有一个对思维误区的解读,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比如,当你带着“把一切尽抛脑后”的心愿外出度假时,实际上,此时正当下的你不是原来的那个你。
所以,我们或许认为自己可以成功逃离现实生活,但无论身处何地,我们的思维模式都是不变的。如果任其发展,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另外,还有识别心理误区的十个表现,对我们平时生活中行为的审视与调整,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最后一个部分,关于正念,我觉得是这本书的精华。所谓正念,也即是凡事都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去解读。
正念可以随时随地地感知,比如停下手中的事。闭上双眼。用心感知你周围的一切。你能听到什么?你能闻到什么?你身上的布料接触皮肤是什么感觉?温度怎么样?睁开双眼,注意周遭的环境。写下你看到的两件事物。
这很像心理学中的意识冥想。人在极度安静深度冥想的时候,最容易看清自己的内心。书中还提到,克服焦虑的方法之一,就是每次只做一件事,只专注一件事,做好后,再去做下一件。
《卫报》评价这本书,说,这不是市场上司空见惯的那种自助书,它带有独特的感染力,会帮助你更好地实现你的期待。
《女士》杂志也说,读这本书,就好像一个朋友在与你说话,告诉你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也不要养成坏的心理习惯。
真的吗?希望诚不欺我哉!
最后,我也说下这本《焦虑日志》。这本书,是为了吸引你不断重读而精心设计的。即使是五分钟,只要你阅读它,就会沉浸在这本书所创造出的独立的精神空间中。
08
《减压脑科学》
这本书是在读书APP上读完的,系统推送的书单。
有时候阅读也是讲究缘分的,刚刚读完上一本《焦虑日志》,正想着读一本如何产生焦虑情绪的脑科学类书,接着就收到了读书的推送,是不是很神奇。还有正在读的《慢一点也没关系》(下月书单中推送),都是相近领域的书籍。
这三本都与人的思维与情绪有关,也都涉及脑科学话题,尤其这本《减压脑科学》,从人脑构造的角度,阐述人脑本具强大的压力调节功能,特别是血清素的分泌,可极大地消解压力。然而,因为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作息的不规律等,这种压力调节功能被严重削弱了。结果,人才在压力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压力,是无法消除的,作为一个人,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压力,但我们可以与压力共存,或者平衡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当然,只要重启压力调节机能,也能有效改善压力症状。只要每天5分钟,3个月之内就能实现。大家不妨读后一试。
这本书整体上很好读,几乎不在电子产品上阅读的我,抱着手机,也就两个多小时就看完了。
作为樊登读书会开年推荐书单,但在豆瓣网上的评分并不高。如果你身体不健康,抑郁,烦躁,容易发怒,就来读一读这本《减压脑科学》。
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韵律的运动,健康的饮食和养成阅读的习惯。身体就会产生更好的平衡激素血清素,从而让我们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