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家里好冷,看看外面的阳光和绿树,决定去公园茶座读书,于是背上装了茶具、茶点、厚厚的三本书的背包就出门了,那会儿心里感慨,还是成都好啊,到处都是喝茶晒太阳的地方。
我还是选了昨天跟朋友坐的河边的位置,面河而做,感觉好舒爽。泡好了茶,开始读书,可是不一会儿就飞来了两只白鹭、一只灰鹭,它们在河面上潇洒地飞过来飞过去,总会吸引了我的目光跟着它们,那会儿我突然领会了那个词“惊鸿一瞥”。还有一会儿,一只或几只拇指大小的鸟不时坠落在我眼前斜垂于江面上的树枝上,也让我静不下心来,索性就放下书观看它们的表演,呵呵。
身后,有一个穿红色体恤的小男孩骑在自行车上一趟一趟地压马路,没完没了,他可怜的爹地过会儿就追上他跟他商量回家吧,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妹妹小时候,大概是她上初中的时候吧,也是每天中午在大太阳下骑自行车。
还有,就是身后的大榕树上不停在劈劈啪啪掉下它的种子,幸亏我听老板的话,没有坐在那里。
不过,渐渐的,我被书里的内容吸引了,上面的一切被我完全遗忘了。
今天先是继续读《苏东坡传》,读了今天的内容,我感慨,林语堂有一颗苏东坡的灵魂,所以我想说,欲了解东坡,还是要读林语堂的版本。
我还有一个感慨,其实,苏东坡是也幸运的,他的不幸都是为了成就他的幸运,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幸运。
今天特别有收获的是两个,一个是通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对东坡人生重大转折点对于他人生精神世界转化的部分多了了解,对于他为什么可以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上都有那么高的成就有了了解,对于中国诗词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也有了一点心领神会。第二个大的收获,是我今天读的第二本书是叶嘉莹先生讲的苏东坡诗词,这两本书内容真可谓相得益彰。林语堂的书当时是用英语写的,读者多是西方读者,所以,书中关于诗词部分很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现在我这样阅读,就弥补了这个遗憾。而且,叶嘉莹先生也是中国文化的大家,尤工诗词,她可以说是通过教授中国诗词而将自己的生命解脱于她人生的苦难,并将其升华到一个令人敬佩的高度。所以,她对东坡诗词的解读,真是令我信服和期待。
苏东坡在他48岁的时候,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开了好不容易建设好的黄州的家,去了汝州做太守,一年多后来又被召回京。经过前边的“乌台诗案”和四年黄州的田园生活,东坡已经是完全厌倦了仕途,醉心于自然、艺术和平静的生活。离开黄州的时候他有一首著名的词《满庭芳》,里面写尽了他对黄州的眷恋,写自己已经马上年过半百,对未来的担忧,希望朋友们好好照顾他栽下的细柳,还让人带话给杭州、湖州的百姓,希望他们生活安定快乐。叶嘉莹先生说:“你看苏东坡,他把他的悲慨和他的旷达这么美好地结合在一起了......要从这样多方面的了解苏东坡。”她还分别从儒道两方面对东坡的成长和一生的影响做了生动的叙述,对于我这个刚刚开始学习《庄子》的小学生很受益,嘻嘻。
关于苏东坡在绘画上的贡献,林语堂先生如是说:“苏东坡不仅创造了他有名的墨竹,也创造了中国的文人画,中国南派画之始祖,东坡是其一,这一派重视一气呵成快速运笔的节奏感,气韵的生动与艺术家坚强的主观性。”
关于中国古诗词、书法、绘画,他这样介绍:“书法为中国绘画提供其技巧与美的原理,诗则提供画的精神与气韵情调的重要,以及对大自然的声色气味泛神性的喜悦。”林语堂在这里用了许多笔墨介绍中国艺术里节奏的重要性及其缘由。“艺术上所有的问题,都是节奏的问题,不管是绘画、雕刻、音乐,只要美是运动,每种艺术形式就有隐含的节奏。”“在中国艺术里,节奏的基本概念是由书法确立的。”简单总结其原因,是因为无论书法还是绘画,灵感都来自于自然的植物、山水、动物,或人的活动等等。
我现在有点明白为什么东坡是诗、词、文、书、画大家了,也明白了真正的文人雅集是何等妙不可言的聚会了,文中提到的名画“西园雅集”,画的是是当时十六个名家聚会于驸马王诜的庭院之中,画里有宋朝三大家,苏东坡、米芾、李龙眠,还有东坡弟弟子由、苏门四学士,他们或书或诗或画,旁观者心痒,亟不可待为对方的作品补上诗句,或题跋,“当时的情况与气氛理想极美矣。”这一句看出林语堂的羡慕与向往!
总之,今天近六个小时的阅读很过瘾!还在茶座吃了一碗担担面,看来以后可以是常客了,我离开的时候,老板对我说:“明天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