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贝最近灵性大发,同时脾气见长。
他看到我不高兴时,常问:“妈妈,是不是你的生气小精灵来了?来!让我把它赶走!”
蹦跳一阵,玩耍一阵后再问:“妈妈,生气小精灵走完了吗?现在还有几个了?”
我说道:“还剩五个,你一跳绳就会跑一个,你自己洗澡又会跳一个,你读一个绘本再跑一个……”
于是他乖乖地一件件地做事,直到我绽开笑颜。然后高兴地转圈:“妈妈开心了!生气小精灵被我打跑了!”
他也会教妈妈一些好方法:“生气小精灵来时,首先,深呼吸;然后,望绿树……”
前两天吃水果时,我像往常一样拿起一个洗好的桃子,用削皮刀削好,再用大刀削一个个小块放小盘里,然后递一个铁插给他。一个桃子的三分之二果肉都进盘了,我的左手里,剩下含桃核的三分之一的小桃了。这一幕贝贝看在眼里,不由地有些感动了,他眨着眼睛问:“妈妈,我想问你个问题,你小时候,姥爷姥娘是不是也把好的给你吃,不好的留给自己?”哦哦,这个小不点儿咋一下子穿透时空猜对了这个问题?!何尝不是啊,我的父母都这么待我的,一幕一幕儿时的回想中,总令人感动得潸然泪下。而我不觉然中,又以相同的方式养育着我的孩子。
我的父母给足了我们童年的爱与温暖,少年的勇气和坚韧,待我们羽翼渐丰时,他们又既含笑又含泪地将我们各自放飞,鼓励我们阳光正直、勇闯天涯。
和小宝对话完毕后,我拿起电话打给母亲,她向往常一样,平静地告诉我勿念家里、一切都好。
平安就好,电话里听到平安二字,我便心安,我们姊弟便都心安。千里之遥,我们都不在身边,日益年迈的父母还挂着那块田地,与其说是放不下的质朴,不如说是精神的牵念。他们在那块热土上盼望着春华秋实,在孝亲敬老的文化里赡养着我九十多岁的白发苍苍的奶奶。
今天,又想起母亲,拿起电话。妈妈第一句话仍是:“孩子们都好吗?”我在电话的这端,听不出妈妈声音的异样,仍那么清亮、那么温和。但是我听到了周围的杂音,仿佛有外人讲话,还有拿放东西的声音。“妈妈,你在家吗?”妈妈没有回答;我继续问:“妈妈,你在哪儿?”妈妈顿了一下,说:“在医院。”“啊?”怕我担心,妈妈马上说:“不用担心,快出院了,已住院一星期了。”
住院的是我的父亲,母亲是陪护。爸双脚疼痛,先右脚又左脚,以致后来无法走路。爸爸在电话里说:“这几天输液好多了,轻走不显瘸了……”他说得总是轻描淡写,我却分明感到爸爸高大魁梧的身材在风雨中穿行,他忍住双脚的疼痛,一步一步挪移……
平安电话要常打,可在一个个“平安”的报讯里,我听到了多少“谎言”啊!从何时起,我们的父母也学会了“报喜不报忧”了呢?父母与人为善,刚强坚韧,一生为他人着想,却总不愿麻烦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