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完迈克尔·辛格的《清醒的活》之后,迫不及待的想去了解更多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于是又读了《臣服实验》。这本半自传的书,讲了作者从第一次发现头脑中的声音开始,走上瑜伽修行的道路,在一门心思想要出世修行的时候,选择臣服于生活,竟然又入世一步步创立了市值千亿美元的公司。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作者讲述了自己一步步思想进化的过程,在面临人生一个个选择的时候,是如何按照生活的安排执行,如何选择臣服于生活的。而生活不断给予他远超于他想象的回报和收获,也让他更加坚定的选择臣服。
书中作者核心的臣服思想就是:面临生活给予的安排,不要按照自己内心的喜好去做决定,不要去对抗,而是积极去拥抱和解决问题,也就是选择臣服,最终你作为生活的执行者把事情完成后,会得到生活给予的更多的回报。
读的过程中,能跟作者的感觉形成共鸣,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的感受、决策依据都能用阳明先生的心学来解释。让我既能验证和认可作者的观点,也能感受到瑜伽修行和心学的共通之处,因此感叹先生心学的伟大。
接下来,用心学来解释作者几个核心的观点。
第一、 抛弃心中的好恶,选择听从更底层的声音
作者在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脑子里的另一个自己总会出来聒噪一番。比如在自己的导师让他去辅导一个银行家做博士论文的时候,脑子中的另外一个自己跳出来疯狂的反对,告诉他“这样会占据很多时间,能用来冥想修炼的时间就少了”等等,而作者知道,那个声音叫嚣的越凶,就要不能听他的,而是要反着来,抛开自己主观的好恶去做选择,于是作者接受了这个安排。这也为作者日后和这个银行家成为好朋友,逐步走向事业的巅峰打下基础。
用心学的理论来分析,作者说的好恶,其实就是私欲。在这个案例里,不想接受这个辅导的工作,底层原因是作者过于追求在冥想上的投入,他甚至连自己的博士论文都不想写,博士学位也不要了,抛开一切只想去冥想修炼、获得精神层面的大幅提升,所以面对一个额外的辅导工作,他极其不愿意。过分追求冥,就是私欲,用孟子的思想来解释,就是作者过于期必,过于期望事情一定要是按照自己的计划来。
而作者选择了接受,其实是遵循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那个声音就是良知。当作者抛开那个聒噪的声音后,良知会让他知道该去接手这件事,因为能帮助别人也好,因为能在事上锻炼自己也好,其实内心会有一个隐隐的感觉,就是该去做这件事。
你可以设身处地的去体会一下,假如你是作者,去感受内心深处那种呼唤,那就是良知。用个最浅显的例子,看到一个小孩即将要跌到井里,让你伸手去拉一把的动力,就是良知。在生活中许多是是非非面前,你内心第一感受该不该做的判断,就是良知的选择。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