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理性曾经有过不可一世的时刻,英国东印度公司曾经统治半个地球的商业贸易,用热武器侵略了无数的土地。在那时,知识果真等同于力量,这样的信念是不容置疑的。可是呢,“上帝要谁五之,必先让其疯狂”。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世界变了样,这世界上不再有可以随意忽视道德制高点而去侵略的土地,人们也开始反思,我们用最丰富的知识制造出的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到底是把我们引向没有战争的幸福彼岸,还是将会将我们引入深渊。知识和智慧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人可以非常快速简单的获得知识,可智慧并不一样那么简单。所谓“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有的人满肚子的墨水,却什么也不明白,有的人大字不识——个,却有“金子样的心。”
高加林的生命中有数次转折的点,有的是向好有的是向不好的方向,只是对于他而言。其中有四次是让他欣喜的好的转折,第一次是他和巧珍的相恋,一台漂亮的身材像白杨树一般美的女孩子在暗中对他中意了好多年,他接受了巧珍,我认为他对于两人的相恋,他远没有巧珍那般充满勇气;第二次是他叔父回到家乡当劳动局局长时,对于莫名其妙得来的宣传记者职位,他知道这是走后门得来的,没有直接参与也没有过问和反对。像电影蓝色茉莉中的布兰切特一样,他们是有一种心里的默认的,他也明知道他眼前升起的是一道虹,但他宁愿自己把它看作是桥!”第三次是他和黄亚萍的恋爱,他为了虚荣不敢在县城吆喝"母亲做的白面馒头,为了虚荣默认为别人为了巴伟他叔叔给走的后门,他最不该的就是为了荣抛下代表农村生活的巧珍,而勾搭上黄亚萍。第四次,他父亲玉德老汉和德顺爷爷刚来到他这儿说完他和巧珍的事儿,他转念一想到去省城学习一个月的事,就又飘飘不知所然了。
高加林,固然是能力强,有文化有知识,可是他仍然是,什么都不明白。我理解作为一个年青人,都想要去外面的世界去看看的愿望,我家是农村的,我也无比欣羡过那些城里孩子所享受的生活。只是,我想后来,也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我其实不该苛责他,我处于那样的环境可能并不比他更强。我记得看视频讲过电视节目变形记中有一个农村孩子,在和城市孩子交换家庭之后,没有因为对大城市的向往自暴自弃,之后特别努力学习,想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在他身上,我看到的是对于命运的抗争,是“彼可取而代也”的雄心壮志,但是在高加林身上,我没有看到这些。
相反的,有的人不用装满一肚子墨水的精明,时刻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客观认识,对于自己想努力的方向牢牢把握,对自己想争取的爱情奋不顾身。巧珍不止是个能干的姑娘,不止她一年挣的工分比她爸刘立本多,而且她用自己的钱帮高加林解决了不敢去卖馒头的事,她把握住了命运的机会。她不是一个接受过现代西式教育的女子,她甚至有一点老派,她对于男人是像她理解的传统婚姻式的,对男人的权力有极大的崇拜,什么都依着高加林,自己吞下所有的苦药片。这么样的人,在面对爱情,面对自己的生命情感时,又是极其勇敢的,她相信自己内心的声音,决不犹豫的相信自己。我喜欢的聊斋一篇《青梅》讲过相似的一个故事,一个被卖到官宦人家的女婢,希望与自己交好的主家小姐嫁给一个租客穷书生,因为书生的行为至孝至礼,她认为书生尽管现在困于侍奉双亲,可假有时日定会一飞冲天。等是什么也等不来的,她下定了决心后来也有了好的结果。一个孤儿好同样是大字不识一个,而且所处的身份地位是没有自由的,敢于争取,敢于表达自己的生命情感,无疑和巧珍所做的一样,是人性的光芒。
加林在县里当记者时,巧珍失看望过一次他,当时正是他刚和黄亚萍聊完国际形势的时候,他认为村里的老母猪生了几个小猪娃可没有国际形势重要。他永远在期盼远方和更远方,对于身处的山川,河流、土地视而不见。人其实哪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三十万的劳力士和三十块的电子表,时间是一样转动的。”身处之物的增多,在佛学来讲,会让人住相”,困在其中,你已不在是你.而是物的奴隶。人是离不开土地的,我们以为永恒不变的东西其实并非我们想象的样子,吃的东西是土里长出来的,喝的水是山上流下的,我们接受着土地的无限馈赠仍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看不上土地的人,其实就是在贬低自己。他高加林自己也道在他想拒绝巧珍时他失掉了良心,可什么重什么轻,他根本分辨不清。知一识和外面的大世界要比良心重要吗?《牧马人》中的许灵物应该是和高加林年龄差不多的人,他面对相似的困境时或许提供了另一种范式,“人,毕竟不是单纯的为了物质生活而活着的。”在我和我媳妇在考虑结婚的时候,我们最坚定的,就是两个人要在一起,我觉得这个选择和电影中的一样浪漫。后来她辞去了城里的铁饭碗,现在我们回到县城生活,虽然我不那么向往城市的生活,但这个决定我认为是我们俩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女性的牺牲是很大的,我觉得带孩子要比我上一天班累一倍不止,何况是在巧珍她们所处的环境中,女性既要养孩子又要挣工分,还不止一个孩子,可以预见到巧珍绝对是个能力极强能吃苦的伟大女性。
巧珍也不是没有消沉过,“半个月以来,她很少能咽下失饭,也很难睡上一个熟觉。”她还曾想到过死,可是和土地来密结缘的人怎能不在心中生出对生命的敬畏,“她爱太阳、爱土地,爱劳动,爱清朗朗的大马河,爱大马河畔的青草和野花。”我和她一样是北方人,我们家也种过麦子种过玉米,夏天时,我们几个小伙伴是真的会在下雨过后结伴而行,唱着歌去到山沟里的水涧玩水,那就是孔子和曾点的理想,也是我们农村小孩儿的生活。自然景物的美是一定的,看见是一回事参与进去又是另一回事。我现在看见我们这边的山上基本都有特别整齐的一片片柏树林,听我姥姥给我讲她们的故事,那些山上的树,都是人爬上去种的,以前的山,光秃秃的,没什么树,只有一堆低矮的多年生灌木。巧珍回到田地中,大地母亲包容所有的痛苦,你只要努力劳动就会有收获。巧珍不必担心已失去了多么珍贵的东西,因为德顺爷爷讲,最珍贵的是巧珍的那颗金子般的心。最后作者说这并非结局,可以预见的是,巧珍的结局定不会是这样,心中有爱有信仰的人,最终能去到任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