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是由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公共教育专家大卫·迪绍夫所写。
本书通过心理行为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相关研究,有理有据,知行合一,为我们提供改变大脑顽固思维、解决负面情绪和实际问题的自助技巧。
元认知是人类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帮助你从问题中抽离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事件本身,这样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一、 知~提升元认知水平
人并不是“理性行为者”,我们的所想所为多多少少会受到偏见或执念的影响,即大脑的惯性思维模式,只是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种惯性思维方式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了一个个顽固的封闭循环,一直自动将你引向不理性行为和负面情绪,阻碍目标的达成和问题的解决,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几乎涵盖了我们所有问题的来源。对待同一件事,人们想法的不同,表明了运用元认知能力的不同。
1.什么是元认知呢?
元认知即“对思维的思考”。每当我们对思维过程和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反思时,其实都在使用元认知。
2.元认知的反馈回路
作者告诉,元认知由四个不同阶段构成的反馈回路,它们是:事实阶段、联系阶段、结果阶段和行动阶段,这四个阶段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1)事实阶段
反馈回路的第一阶段就是搜集数据。这个数据指的是我们通过观察、整理、测量的和之前存储在大脑中的任何信息。它不只来源于你自身,也来源于其他人。比如,在生活、工作、人际上遇到的人、事、物都是我们认知的素材,以及衣食住行等所有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这也说明,环境和见识对人的重要性。没有相似的经历,人很难理解别人的行为、很难理解这个世界。
(2)联系阶段
收集完数据、见识过事实后,当我们遇到相似情况时,就会不自觉地进行联想。这种下意识的反应,会把我们已经积累的数据用到自己做事和思考上。比如,在职场人际交往中,与同事的良好互动有助于工作,那么观察同事的互动就能由原始数据转为有意义的输出,就会表现在你的说话用词、态度和语气中。
(3)结果阶段
数据之间产生联系之后,你形成的判断就是结果。而这种结果体现的就是你的元认知,如你怎么想就会怎么干。
(4)行动阶段
不管是一闪而过的想法,还是长久思量的考虑,认知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做”。行动是检验结果的最重要反馈,也是反馈回路的最后一环,行动后产生的信息又变成了事实阶段的数据。
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行动阶段对事实阶段的影响。人在心里阴影、恐惧和负面的情绪之下,就会远离元认知,从事实阶段直接跳到行动阶段,回归到本能的条件反射。
以上就是人的元认知反馈回路,每一阶段都是下一阶段的依据,下一阶段又会对上一阶段产生影响。在我们的前进路上,随着回路的不断循环,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不断加强。但是不管弱化了对哪一个环节训练,你元认知能力的提升都会受阻。
二、做(行)~改变大脑的法则
1.使用意识楔~策略性暂停
例如,在职场工作中,当你与一个同事讨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气氛逐渐紧张起来,这时使用意识楔即策略性暂停,就可避免负面情绪爆发和不良后果的发生。
2.使用习惯改变的“黄金规则”
习惯反馈回路:引发行为的线索、行为产生的程序、行为中获得的好处。要改变一个习惯,你必须聚焦于程序。例如,吸烟的习惯,线索是紧张,程序是点燃一根香烟,好处是消除紧张。
3.了解情绪体验的反馈回路
情绪体验不是一个单独的加工过程,它是由一系列的反馈加工组成的连续的过程。弄清楚上一个加工是如何引起下面的加工,能够保证我们在正确的时间改变思维结果。在反馈回路中,心境状态最重要。
4.加强周期性的静心活动
培养内在的宁静,如冥想,禅定,瑜伽,阅读等。
5.对失败进行评估
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失败中总结完善,避免再次犯错,提升改善自己的元认知。
6.嚼口香糖。
研究发现,口香糖对记忆、警觉性、减少焦虑、抑制食欲、情绪和学习有帮助。
7.提高想象力
想象力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被影响的方式,从而更好地控制思维和行动。
8.增大文化投入
使用这个工具,能够提高生活满意度,因艺术与低焦虑、低抑郁存在着高度相关,也就是说你不用专门学钢琴,只要听钢琴曲就能抵抗焦虑和抑郁。
9.充足睡眠
睡眠对于运转良好的大脑来说,至关重要。如果缺乏睡眠,大脑内的神经细胞就会发生紊乱,元认知层次下降。
10.保持韧性
呆板的思维对适应造成阻碍,灵活的思维促进适应。韧性主要指的是灵活性,离开了灵活性,你无法驾驭大脑的适应性力量。身体的韧性好,你全身肌肉就能活动自如,且有力量,而大脑保持韧性,元认知就能处于高层次水平,大脑思维清晰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