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小说,其中塑造了梁山一百零八名好汉的形象,而其中最令人瞩目的,非孝义黑三郎---宋江莫属了。 宋江,山东郓城县人,坐着梁山泊第一把交椅,表面看来,他是一位有勇有谋的领袖,同时也是一名忠心耿耿的臣子,一名仗义果敢的侠士。但细细读后,我却认为,正是因为这多重身份,造就了宋江,乃至梁山泊的悲剧。
宋江初回登场,便有一段描写,称他“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俨然是一位仁义之人,而在书中一开始,作为郓城县押司,他心中的梦想也是很明显的:匡扶正道,辅国救民。这样说来,宋江身上有儒家思想的影子,要求忠孝两全。
宋江是真的因为官逼民反而上梁山的吗?显然不是。在他醉酒题的反诗中有一句“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他被发配江州后写的,其中虽有不满之意,却绝非造反的预兆,结合宋江性格,诗中的“凌云志”大概是指匡扶社稷,成就一番大业,而“敢笑黄巢不丈夫”也证明了宋江其实是看不起黄巢的造反行为的。
那么,宋江既然没有造反之心,又是为什么要上梁山落草为寇呢?其实在宋江在梁山落草后,曾数次表现出自己的不情愿,比如,在他被发配江州途中,刘唐来救他上山,他却说:“这个不是你们弟兄抬举宋江,倒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若是如此来挟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遇到太尉宿元景时,他毕恭毕敬,与一旁的众多好汉反差强烈,还“下了四拜,跪在面前”,说自己“为被官司所逼,不得已哨聚山林,权借梁山水泊避难,专等朝廷招安,与国家出力。”在童贯,高俅攻打梁山泊时,宋江未伤及宋军将领,擒来的毕胜,酆美都放归宋营。而征讨方腊时,宋江则尽力杀敌,未留情面。其中虽有兄弟义气的因素,但也可以看出,宋江无论如何都想做一个忠臣孝子,而不是贼寇头目。不仅如此,他还希望自己的兄弟们也一起来报效国家。 一位贼寇头目却竭力要做忠臣,这无疑已经为宋江与梁山泊的失败奠定了基础。毕竟部下们都一心造反,而头领却一心招安,最后也就落得个手足相残,功高震主的结局了。
要是宋江生在太平时代,没有晁盖,没有阎婆惜,没有那首反诗,他或许能科考中举,平步青云,成为一名百世流芳的贤相,只可惜,生在乱世,身不由己,乱世将他推向了不归路,也将他推向了无法改变的悲剧宿命。
初二(1)班 张宇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