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小时候的正月十五并没有特别的庆贺,吃汤圆也不是每家都有。
哩语中很少“元宵,上元”的叫法,都称作“新十五”,大概是新一年里的第一个阴历十五吧。
看阴历(农历)的,大多都是上年纪的人,或从农村出来不久的人,年轻一点的,或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本地人,很少看也少说,除了在刚过年那前几天。
元宵节在北方的气氛可能比我们这里浓吧,而我自己觉得“元宵,上元”的称谓出现越来越多,大概是觉得中式的传统节日被西方的节日冲击太大了吧。
年轻人过西方节日比过自己传统节日热衷多了,被忽略痛了,才重新强调并重视起来,再加上商家的推波助澜,又好像浓烈了不少。
灯会基本都是文化公园居多,不像这十来年,在几乎所有公共场合都在举办。
看灯展的,也多是进城游玩的人,也有小孩子们自己约上几个街坊同学,一齐去趁趁热闹,但去的人不多,这跟那时候的家长不许小孩晚上外出有关吧,特别是女孩子。
记得我最后一次去灯会的时候,都应该是读初中高中的年纪了。
那应该还是白天,跟一帮子女同学一起去玩,看哪个同学家里有照相机的,买筒120黑白菲林,也没有选定要在那一天或特定的日子,只要是不用上学的时候,家里有相机的同学也能去就行了。
时间越往后,就觉得什么性质的节日都不怎么计较了,有假期就是节日。
现在甚至觉得那些节日连味道都淡了。有的,都只是商家搞起的气氛,民俗味不多。
而自己的慵懒越来越厉害,除了是怕应酬,亦或是怕说错什么了。
现在要怕的事情太多了,最简单但又最难的,就是得看着别人的嘴型说话,说多说少不一定是事,说错了才是事,而且还是大事呢。
虽然曾经以为是潇洒,啥都可以胡说,说的时候没在意什么,只图高兴。
可高兴过后,麻烦却接连不断地来,甚至麻烦到了连过日子都得喘气,别说是过节了。
能活着已经是奢求而来的乞施所得,心情何来?栽进过陷阱的人,不可能还可以扮着若无其事地自欺欺人,还可以继续重蹈原辙,还可以继续瞎撞继续栽陷阱。
为避免正中人下怀,不过节倒可以省心省事了。
被重新挖出来的传统“情人节”,跟西方情人节,基本上都不关我的事。
除了正常的相互节日道贺外,别再有些什么是拉关系的机会,这已经是我的节日了。
元宵节也好,上元节也好,年,今年过完了。
2015-3-5
2018-7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