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初二期中考试的作文题目很有意思,批阅下来,也有一些感受,于是,想着来写写。还是先来看作文题。
【提示语】意大利诗人但丁说:“爱是美德的种子。”白朗宁说:“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这半个学期来,我们从课文中领略到了浓浓的“爱”:“长征之歌”启示着我们热爱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告诉我们爱国是不受地域限制的;“至爱亲情”教会了我们爱父母手足……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命过程中值得我们去爱的有很多很多,除了课文中学到的,你可以爱自然、爱科学、爱文学……请相信“爱能创造一切”!
【作文题】请以“带着爱前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感情真挚,杜绝抄袭;(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班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XXX”代替;(4)不少于600字。
从审题开始,这一篇爱的文章,重点何在
提示语加上作文题目,再加要求。这样的作文题,还是和当下的无锡市语文中考题目接轨的。“带着爱前行”,这似乎是一个基本不会写偏的作文题。我对此的第一感是平庸。但问题却并非如此简单。
提示语概括了初二上三个主题阅读单元的主要内容,围绕关键词“爱”展开。我认为,这内容似乎局限在了间接的阅读经验之中了。而语文学习仅仅是读一本教材吗?“值得去爱,爱自然、爱科学、爱文学”,到“爱能创造一切”,这些提示语似乎只是停留在概念之上,似乎很难触发学生对于生活积累的联想。
“带着爱前行”,全命题的作文。审题的时候,不妨首先变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谁”,带着“谁的爱”,“前行”。当然,第一个“谁”一般写的是“我”,也是小作者,第二个“谁”,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爱”是一个抽象的词,需要借助形象来写。我要问的是,首先什么是爱?爱和被爱仅仅是一种物质的给予和获得吗?题目之中“带着爱前行”,似乎还有一个“前行”,这个“前行”如何表现呢?本题的宗旨究竟何在?
我觉得,爱不仅仅是物质的获得和给予,而更多的是对于心灵的关注、理解、信任和期待,是发现,是感动,更多的是情感传递、力量获得。很多同学写了感受爱的温暖,却没有写出爱的力量,自己的成长。这真的有些遗憾了。
从孩子的生活经历来看这作文题目的题中之旨,除了表现爱的感受,还要进一步写爱的感悟,乃至于心灵的升华,也就是作者对于爱的力量的感受、获得乃至于传递。从发现爱,获得爱,到感悟爱,再到传递爱。这是“前行”的动力吧。或许,优秀的学生能够写到后面这些层次吧。
另外,“爱自然”“爱科学”“爱文学”,这些爱写起来似乎还有一些转折。自然是生命的投射,科学是自然的探索,文学是人生的智慧。小作者首先要化解这些大概念,同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写出自己独特的理解,更生动地揭示出爱之本质,才能够写出其一二。这些选题确实有一些难度了。
冰心说,有了爱,才有一切。爱是教育的起点。只是,我们的教育对于爱的理解过于简单了。
批阅中的问题:作文教学与生活和心灵存在隔膜。
这样的文章题目,看似平庸容易,却颇有一些难度。在批阅的过程中,果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问题一、笔墨分散。
批阅学生的文章,发现最大的问题竟然是主题不够明确。这是为什么呢?“爱”的内涵非常丰富,外延也十分广阔。短短的千字文,要表现爱的宏大主题是比较难的。许多同学在写作的时候,缺乏集中的笔墨,泛泛而谈。所以在写作之前,必须深入思考,本文的爱,是哪一种,是从谁的身上感受到,怎样感受到的,从中我获得的成长和启示是什么?唯有集中笔墨,来表现那个瞬间,那件小事,那一次“爱”的发现和感悟,才能够将这宽泛的主题落到实处。这就是所谓的“大题小做”吧。
或许从平常甚至琐碎的生活中发现爱,才具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爱”是平凡、朴实的,却能够创造世界。你如何来写这个爱,这个创造?
问题二、老调重弹。
还有许多许多同学依旧在写那一些老掉牙的段子:放学路上的自行车掉链子了,又遇到了好心的师傅修车为自己免费修理。还有许多同学写深夜生病,父母连夜送去医院。还有同学写大清早,看到清洁工扫大街。还有同学写考试失败,父母改变严厉的态度,耐心辅导,热情鼓励……
诸如此类的老套,说明了什么?是我们的校园生活不够丰富多彩吗?请将日历重新翻回到暑假结束的那一些日子,重温一下新的学年中我们走过的道路。初一初三的军训,那整齐的动作和队列似乎还陪伴着教官的口令浮现在眼前。还有体育节开幕式的精彩纷呈的班级文化展示,你穿的是怎样班服,喊的是什么口号,摆出了怎样造型?还有校运会高高的领奖台,奏响激动人心的颁奖音乐的时候,你的心是否也随之怦然而动?还有新一期《砚池》崭新的刊物,还有新一期星空广播的悦耳音乐,还有综合实践活动,新的发现,还有新的学科,新的实验,新的课题,新的挑战……为什么我们历经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笔下的生活却依旧如此单调?作为共同经历的老师,我要深深反思。
我觉得,我们的作文教学依旧没有引导学生去关注当下的生活,去发现心灵深处的感动,校园中平凡的美。我们感受生活的能力在下降,我们的心灵缺乏一种敏感。是的,唯有充满充满爱的心灵,睁大好奇的眼睛,我们才能够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才能够不断走向成长。
问题三、缺乏过程。
在许多的文章中,爱的获得过于简单。其实,那一些轻易的获得未必真实、真正的爱。爱的力量是心灵的力量,需要那一颗安静和善于回味的心灵,才能够发现、感受。这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许多语文教学名家都倡导作文教学乃至语文学习要面向生活,要求诚。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应该引得孩子关注生活和心灵的成长。
读到一篇朴实的文章,很是清新可人。小作者每天的值日工作是打扫育才楼后面的园子。这单调的工作多么平凡普通。有一天,她又一次来到那里打扫。却无意间闻到了沁人心脾的桂香,发现了细细的金色花瓣缀满了两颗桂花树的枝头。此时,耳中校园里晨读的声音也变得格外动听了。是的,生命是多么美好,校园生活多么美好!是的,她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生命的魅力,值得我们去珍爱,去努力前行。而每天单调的值日也变成了赏心悦目富有诗意的事。这样的习作来自生活的发现,来自于一种对生活真诚的爱,仿佛是那幽幽的桂香,充溢在我的心头。
对策:打通读写,打通生活,传送生命气息
为什么我们的应试作文如此局促?我觉得还是因为作文学习与生活有隔膜的问题;还是因为我们缺乏生活教育的智慧,没有打通读写,没有打通学习和现实生活这两种生活。
“日札重于作文”,每天的日记、读书笔记,其作用远远超过了定期的大作文。只读一本语文教材,肯定学不好语文。这些观点早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只是我们在加大阅读量的时候,有没有关注阅读的兴趣,去创设一个个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生活,不断追求心灵的成长?许多的语文教学名家都强调学生在课外读写中多学习写随笔,发现生活,表达心灵。我觉得,语文学习,在习得语文能力的时候,还要在持续关注“我”的故事中,关注我的内心,关注我的观点,引导学生开拓眼界和胸襟,不断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维果斯基说作文学习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功能。作文是与一张纸的对话,是日常概念和经验的组织和交流。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在阅读和写作中发现孩子们的兴趣、性格、特长(或许这就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要善于打通学生书本读写的生活和他们的现实生活,引导孩子的不断走向新的自我建构。
以本文为例,积累生活经验,提升认识和表达能力,也是语文老师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所具有的教学智慧。如果我能够结合一些校园生活的事例,在军训、校运或综合实践活动等具体活动的情境下,设计一些话题,引导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心得,阅读相关的作品。我想,这生活的源头活水一定能够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溪流潺潺、清新如许。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创造这样一种充满生命气息的语文学习生活,这也是一种幸福的职业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