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因的小说,这是我所看的第三部。《X的悲剧》,之后是《罗马帽子之谜》,然后就是这部《Y的悲剧》。
《X》的几近完美,使得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了《罗马帽子》这部国名系列的首部作品,也是奎因的处女作。但却没有让我体验到和《X》一样的兴奋。因此,我再次选择了悲剧系列,意图弥补两者之间的落差感。但结果却不那么令人满意。
第一,奎因想要营造出的那种疯狂大家族式的悲剧,我无法感同身受。因为首先我就没有感受到这个家族的疯狂。我对疯狂的理解,应该是那种歇斯底里,不可理喻和变态至极。而哈特家,对我而言应该只是性格迥异,还不到极端的地步。因此当雷恩理所当然的联想到了家族传染病这样的推论,我有些茫然。悬念氛围设置的有些勉强。
第二,小说中对于雷恩的塑造,没有延续《X的悲剧》,而趋于平凡。《X》中的雷恩,像是一个莎士比亚剧中走出来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都戏剧感十足。而到了续作中,却更只是像一个大庄园的庄主和一个名副其实的侦探。
第三,作为小说里的凶手。十三岁的杰奇显然戏份不足。在小说的前半部分,推理小说读者的第六感告诉我,路易莎和杰奇成为凶手是可能性最大。当然这只是一种毫无依据的猜想或者说瞎蒙。但作为杰奇是凶手这一结论,显然铺垫不足。侦探小说或者影视剧中,以少年作为凶手的案例也有。但大多以天才少年这样的设置为主,但雷恩却非常有逻辑的推论出杰奇是依照剧本行事进而推理出约克曾经构思过一本推理小说,有些牵强。而作为案件的动机,奎因试图以非常逻辑的方式证明杰奇的做法无法用正常的思路去解释,而推给了家族的疯狂病史,也就是所谓的没有逻辑的逻辑。这点,我更觉得不明所以。
最后,就是雷恩最后的心理状态和付诸于实践的行动。是的,他设计让杰奇喝下了本该下在路易莎杯中的毒,凶手死了。在我的阅读经历中,侦探最终主动让凶手死亡的案例,出了这部,还有两部。一部是应该横沟正史的金田一系列,但由于记忆中年代太久远,我忘了具体是哪一本,其内容是金田一明知道凶手手中拿到是毒酒。却没有阻止,任由他喝下中毒身亡。虽然和这部有点相似,但横沟正史在书中让侦探做的是不作为。而另一部,是大名鼎鼎的《帷幕》,也就是波洛的最后一案,由于凶手无法用法律制裁而采取了极端的手段,枪杀了犯人,波洛自杀谢罪。同样的结局,但更能让我接受的,是阿婆的处理。我相信。有更好的方法能够制裁杰奇,而不是结束一个孩子的生命。
当然,尽管如此,雷恩的几番非常精彩的推理,像证明了犯人只可能是杰奇,亦或者,像证明了凶手的目标不是路易莎而是埃米莉等都显现了奎因相当严谨的逻辑流。对于奎因的伟大,相信在读完了他所有的作品之后,我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毕竟,这只是我一个人并不怎么专业的感受。希望大家喷得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