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不知道哪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就像一趟旅程,在这趟车上,每个人都只能拥有一张单程票,错过的都将永远被错过,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
其实学爸并不是很认同这个说法,虽然“走回头路”经常被当成因循守旧的代名词,但是却区分在什么情况下。
这里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人生最重要的也许就是几步,人生可以走回头路,关键是什么时候需要回头,如何回头,然后如何去走的问题。
坐“倒车”的启发
因为大女儿在南山的一所中学就读,所以每到周五下午,就是学爸雷打不动的接孩子时间。为了不给本就只有两车道的山路“添堵”,我通常都会选择公交出行。
南山上除了两所中学,还有一所大学,因此,周五下午的拥堵可以想象——自驾的车辆沿着公路几乎排到山下,公交车站也排了很长的队伍,几乎都是下山过周末的学生。
我们一行人来到校门口时,中学门口的公交车站排了四五十个人,这里是始发站过来的第五站,基本上五分钟一班车,一班车只能勉强“塞”进去三五个人,还是贴着车窗那种。
理工科出身的学爸粗略估算了一下,正常情况下,等到我们挤上车至少还得一个小时。
看着这边专注刷手机、缓缓蠕动的等车大军,再看看马路对面的来车,学爸心念一转,拉着女儿沿着斑马线到了对面的车站。
“走,我们坐到终点站!”
女儿也是心神领会,终点站也就是起点站,那里等车的人应该不多,我们应该能够把等车的时间省下来。
果然不出所料,随着公交车与学校渐行渐远,排队的人数也呈现递减状态,倒数第二站基本上已经没有人等车了。
我们坐着“倒车”来到终点站,一两分钟的修整后,找好了最佳的位置,坐着“起点站”出发的公交车,再次经过学校门前的公交站,排队的人数只多不少。
最后,我们比平时提前了大概一节课的时间回到家。
女儿兴奋地跟我一击掌——“老爸,还是你厉害!”
表面上看,坐着“倒车”的我们是与目标(回家)渐行渐远,多花了一点时间,但跟正常排队相比,我们所花费的时间却最短,也是这种情况下的最优解。
回到问题的原点
虽然作为一名独立咨询顾问,学爸现在已经甚少去经历下班高峰。但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初,每天下班排队都要把自己硬塞进“沙丁鱼罐头”似的电梯,尤其是夏天,汗流浃背的的体验还记忆犹新。这时候,学爸也会用“坐倒梯”的方式,先坐电梯上到高层,然后再随梯下楼。
类似这样需要走“回头路”的场景非常多,如果大家有心,可以找到非常多的事例。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走回头路需要拔高自己思考的维度,回到问题的原点来思考,拆掉自己思维里的墙,穿透事情的表象来看本质——这件事情我们想要的结果是什么?
比如坐车,比如坐电梯,需要的结果是最短的时间回家,那大多数人都按部就班原地等待的时候,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把终点当起点,最终实现逆袭。
生活如此,学习亦如此。
学爸的一位朋友曾咨询过他上初二的孩子厌学的事情,孩子有一门功课周测、月考从来都不及格,发展到后来,不愿意上学,开始逃课……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威逼利诱,甚至咨询过心理医生……
他各种方法都用尽了,孩子仍然还是老样子。初二正是整个初中阶段的关键期,这时候掉队很可能就和理想的高中失之交臂,也难怪朋友着急上火了。
学爸听他心急火燎地说完孩子的情况,只给了他一个建议,让孩子走回头路试试。
首先,厌学有原发性厌学和继发性厌学,孩子只是最近这个时间段厌学,之前的学习生活一直都很正常,排除了原发性厌学的可能。
其次,孩子最近身体无恙,跟家人、同学相处都很融洽,排除了环境因素引起继发性厌学的可能。
第三,孩子其他科目都比较好,只有这一科例外,他逃课也只是在逃避这种百般努力却没有结果的痛苦。
第四,由于是初二新增的科目,很可能是上初二之后,老师的教学进度比较快,孩子短时间没法适应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基础没有打好,某些知识点存在缺漏,当不会的知识堆积的越来越多,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测试又垫底,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引起了继发性厌学。
我和孩子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平等沟通和对话,果然证实了我上述的推理。
厌学只是表象,很可能误导我们认为孩子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在作怪。
其实不然,抽丝剥茧,回到问题的原点,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接下来的解决方案也就顺理成章了——走回头路,找到孩子最开始学习这个学科的“卡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补课,夯实基础,提高兴趣,把握节奏,小步快进,在期中测试的时候,孩子终于赶上了“先头部队”的进度,成绩也恢复正常,厌学的现象随之烟消云散。
“走回头路”是一种智慧
“走回头路”是一种解决问题,规划人生的智慧,你可以一定程度上把它当成“逆向思维”,但它又不等同于逆向思维。
首先,它需要勇气,这种勇气不是愣头青式的蛮干,而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有问题有这样的洞察力,坚定“好马要吃回头草”的信念!
其次,它需要准确的“情报”,基于对客观情况的准确分析和预判,不走寻常路,规划好自己的路线图,才能摘得出其不意的胜果。
再次,它需要不断的进行刻意练习。行百里者半九十,在脑海里思考一万遍不如实际动手做一遍,否则,推演也只能是推演,永远没法变成现实。
最后,它更需要不断复盘,总结,走回头路不是走老路,每一遍复盘都要比上一次更优化,每一次总结都是为了下一次更精进,从而得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工作、学习、生活,莫不如此。
《倒序人生》
——伍迪·艾伦
下辈子,我想倒着活一回。
第一步就是死亡,然后把它抛在脑后。
在敬老院睁开眼
一天比一天感觉更好
直到因为太健康被踢出去。
领上养老金,然后开始工作
第一天就得到一块金表,还有庆祝派对
40年后,够年轻了,可以去享受退休生活了。
狂欢,喝酒,恣情纵欲
然后准备好可以上高中了。
接着上小学
然后变成了个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
肩上没有任何责任
不久,成了婴儿,直到出生。
人生最后九个月,在奢华的水疗池里漂着
那里有中央供暖,客房服务随叫随到
住的地方一天比一天大,然后,哈!
我在高潮中结束了一生!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原点,也奠定了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石,如果你有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欢迎给学爸日记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