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雄安之行有些收获,收获有三
一、第一次去雄安
二、见了一个县城的中医馆的中医大夫
三、在中药房里面转了转
雄安是中国的千年大计,当网约车行驶在出雄安火车站的高架上,就能看到两边十分壮观的施工现场
发展的气息扑面而来,毕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千年大计,内心顿时感慨万千
在疫情来临之前祖国就说要建设雄安,那个时候我还在想,未来我是不是有机会来雄安发展
现在看来,毕业之后工作是不会来了
雄安和我一样都很年轻,都在发展的关键时期,相信我们都会有美好的未来
相信希望等我四五十岁来雄安的时候,雄安和我都能更加美好,成为想要成为的样子
二十分钟左右,我们就到了县城的目的地,一个从外面看着不是很大的中医馆
进去之后发现里面的装修啥的也是中规中矩,说不上高端,但是也投入了不少
我在出诊大夫的牌子上看到了我今天要拜访的医生,非常年轻,比我大个四五岁
本科山中医,硕士北中医的,毕业之后没有选择在北京卷
带着老婆来着的县城的中医馆
我想,无论在什么时候,在大家看来这都不是一个好的工作
对于绝大多数年轻大夫而言,出去混,得靠医院的平台
毕竟你看病得靠医院带来的流量
选择去中医馆,还是一个县城的中医馆,大概率只有两个原因
不是蠢就是真的有点东西
再看看出诊大夫的牌子上的介绍,也是截然不同
完全没说自己啥学历,擅长治疗什么什么病
而是密密麻麻的介绍了自己学习中医的经历,还都是文言文写的
感觉挺装逼啊,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的我对于这个大夫的期待
很快我进诊室了,坐在一边看着学习感受一下
大夫个不高,戴着口罩,有些山东口音
来了病人之后先把脉,然后说一下自己的判断
通过把脉得出的症状大多数是准的,但是那时的我觉得说的也一般
主要围绕在胃口、大小便、睡眠这些方面
这些东西不一定非要通过把脉,看病看多了,患者一进来大致就能有些判断
整个过程中患者会说一些自己不适,但是没有机会说太多
大夫完全控场,相当有气场
看一个病人差不多在十二三分钟
非常利索,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
一上午看了有二十个病人
据说最近三伏天,病人相对少,平时半天得有三十多个
他的门诊量算是很大的,尤其作为一个年轻大夫
即使在北京的大医院,年轻大夫半天的门诊也不一定能达到这个量
上午门诊结束之后就与大夫做了一定沟通
他介绍了他门诊的模式就是以把脉为主,通过自己的判断以及病人少量的表述进行开药
没有固定处方,但是有自己的思路和用药习惯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知识都融会贯通了,说明这个大夫平时是会花时间学习和思考的
在加上大量的临床实践,分享的内容都很到位
之后我们就前往药房看看中药
我对于中药的质量鉴定是一窍不通,但是现在的我能够理解为什么有个说法叫做“中医将亡于中药”
很多大夫的诊断开药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药材质量不好,甚至用的都是假药
你说这能有效果么,几乎没有啊
如果这个大夫不了解中药,那他也会很懵逼,我诊断用药应该都是对的,但是咋完全没有效果呢
可能我水平不行,于是很容易陷入纠结和挣扎之中
这位大夫较为细致的介绍了一些药材的好坏和鉴定的方法
以及一些炮制方法,还有他用药的喜好
中午我们直接在医馆里面吃了饭,半天下来非常开心
开心的点不在于学到了什么,这些东西之前我可能都看过,实实在在感受过
但是真的让我感动的是
目前还是有真正的热爱中医临床的大夫,并且真的在认真做这件事情
实现了自身价值,没有在中医这个行业里迷失方向
这也鉴定了我未来要认真临床,好好看病,做一个有疗效的中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