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聪明、好动、淘气的汤姆·索亚来了——《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书中的汤姆·索亚是一个天真、好动、淘气的小男孩,他古灵精怪,有很多奇思妙想,所以在他身上发生了很多出乎我们意料的故事。汤姆·索亚的创造者——马克·吐温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一、原来你是这样的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坛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通过《马克·吐温自传》,我们发现他原来就像一颗钻石,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切割面。
你们想不到大作家马克·吐温一生都是个穷人吧?1835年11月30日,马克·吐温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一个贫困的律师家庭。家里的7个孩子都靠父亲在当地做律师的微薄收入糊口,所以马克·吐温不得不边上学边打工。
1847年,父亲得肺炎去世,12岁的马克·吐温没钱上学,只好终止小学学业并开始独立的劳动生活。他当过印刷厂的学徒、排字工、水手、舵手,体验了底层人民艰辛的生活,为他之后创作游记、历险记、批判现实的小说积累了大量素材。在他晚年,他的两个女儿一病一死,妻子健康恶化,他的生意也投资失败了。马克·吐温的累累负债只有通过不停地环球演讲才得以还清。1910年4月21日,马克·吐温因病去世,享年75岁。
生活中的马克·吐温伶牙俐齿、风趣幽默,经常说得别人哑口无言。
有一次,马克·吐温被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浑蛋。”记者把他的话公布于众,国会议员知道后非常生气,要求马克·吐温在报纸上刊登启事并当众赔礼道歉。马克·吐温想了想,在报纸上说,以前鄙人在酒席上发言,说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浑蛋,这话说得不妥。我要把它修改一下: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不是浑蛋。
还有一次,马克·吐温坐火车去一所大学讲课,可是火车开得特别慢。检票时,马克·吐温掏出一张儿童票递给列车员,列车员拿着票,带点讽刺地说:“看不出您还是一位儿童啊!”“我现在不是儿童了,可是我买这张票的时候还是儿童,您要知道,火车开得太慢了。”
有一回马克·吐温见到一位贵妇,夸奖她说:“您长得可真美啊!”可贵妇骄傲地说:“我可不能对您说同样的话。”马克·吐温说:“没关系,您也可以和我一样说假话。”
马克·吐温的作品在幽默的语言中饱含讽刺。他曾经在自传中说:“为幽默而幽默是不可能经久的,幽默只是一股香味和花絮,我老是训诫人家,这就是为什么我能坚持30年。”
马克·吐温还是一个发明家。他曾经发明了一种方便的搭扣,申请专利并赚了一大笔钱。在他生前,这个发明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可是在他去世后的四年里,这个设计被应用到女性内衣上,使女性内衣从原来像系鞋带一样烦琐,进化到方便搭扣,为女性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每位女性都应该向马克·吐温这位发明家致敬。
二、马克·吐温的笔名是“抢”来的?
马克·吐温的真名叫萨缪尔·兰亨·克莱门,他的笔名是马克·吐温,这个笔名是怎么来的呢?
关于他笔名的由来,有三种传说。
第一种传说认为,马克·吐温这个笔名源自水手术语。他当过领航员,在和伙伴们测量水深时,他的伙伴叫“Mark Twain”,意思是“两个标记”,即水深3英尺,说明船可以安全航行了。
第二种传说认为,马克·吐温的笔名是从船长那里“抢”来的。马克·吐温曾是他船长的笔名。有次克莱门故意以马克·吐温的笔名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刺痛了老船长的心并导致他从此放弃写作,笔名就让给克莱门了。
第三种传说认为,克莱门在西部流浪时常在酒店里赊酒喝,他就让伙计在记账本上记“两个标记”。
三、蚂蚁会迷路吗?
书中说,汤姆和贝琪在山洞里迷了路,忍受了三天三夜的疲劳和饥饿。此时他们会不会很羡慕蚂蚁呢?因为蚂蚁拥有认路的超能力。不知道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蚂蚁爬行、搬运粮食时,总是排成整齐的队列,即使你用脚挡住它们的路,它们也能很快绕开你设置的“大山”,找到回“家”的路。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蚂蚁不会迷路,是因为它们外出觅食时,会沿途释放一些特殊的气味,这气味携带了信息素,能够标记行进轨迹。排在最前面的蚂蚁释放气味,后面的蚂蚁就闻着气味前进,回来的时候也用同样的方法,按“味儿”索骥就不会迷路了。
如果空气中有很多气味,或者其他洞穴里的蚂蚁也释放信息素,那么,蚂蚁会不会受到误导?
其实,信息素很容易挥发,如果没有及时加强气味就会消失,而且具有群体特异性。所以,同一窝的蚂蚁会释放相同的信息素,不会和其他巢或其他类型的蚂蚁混淆。
除了以气味做标记外,蚂蚁还自带“量角器”,能在地上标出一定的角度,给后面的蚂蚁发信号,好像在说:“前方有食物,我找到了,快跟我来吧!”
蚂蚁的几何学一定学得很好,它很擅长把岔道口的角度设在60度左右。所以,只要其他蚂蚁能找到标记了角度和气味的特殊路径,谨记每个岔道口是60度的法则就一定能找到食物来源。返回时,只要按照与刚才相反的方向走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你观察过蚂蚁的行进路线吗?如果还没有,就快去印证一下我们的发现吧!
四、破解谣言:富兰克林的风筝雷电实验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美国社会取得了很多头衔,政治家、科学家、发明家、哲学家……他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和宪法,提出了电荷守恒定律,还发明了避雷针。他的成就太多了,以至于人们不在乎给他多加一份成就——人们说他做了一个风筝雷电实验,证明了天空中的闪电就是电。他真的做了这个实验吗?
这个实验把富兰克林衬托得十分勇猛。很多书籍、刊物登载他的实验时说:富兰克林把一把铜钥匙系在风筝线的末端。当天空风驰电掣时,富兰克林把风筝升入雷雨中,任风筝在空中经受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划过,风筝线上有一小段竖立起来,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牵引它。富兰克林感觉手有点麻,他把手靠近铜钥匙,突然擦出一串火花。富兰克林大叫着,扔掉钥匙喊道:“我受到电击了!现在可以证明,闪电就是电!”
富兰克林要是真的做成了这个实验,那么,实验成功的那一刻他就“香消玉殒”了。
雷电是怎么产生的?云层内部或云层与地面之间形成巨大的电压,当这些电压聚集到一定量时,瞬间击穿几十米厚的空气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就产生了雷电。
当这条通道与人的身体连通时,会释放出巨大的电流,直接伤害人的心脏和大脑,使人遇到生命危险。人的生命非常脆弱,几毫安的电流就能让心脏颤动、骤停,更别说雷电释放出的几百、上千安的电流了。
遇到打雷天气时,父母经常告诫我们不要在树下走,甚至不要出门,这是为什么?因为如果雷电击中附近的一棵树,这棵树就携带了大量的电流,当你经过这棵树时,可能因为感应树上的电流而触电,虽然感应电流比较弱,但也有可能致人死亡。
那么你觉得富兰克林遇到的属于哪种雷击方式呢?如果真像报纸上刊登的,富兰克林把手靠近铜钥匙这个导电体,铜钥匙与雷电、人的身体形成一条电流通道,那富兰克林大概已经被巨大的电流烧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