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泥土中走出来的乡土诗人——《三黑和土地》
有终年的沉默,才有破天的轰响;
有辽阔的天的幅员,才有不羁的行踪。
一个个牺牲在热情的呼喊里,
一个个牺牲在袒裸的宣泄里。
……
雷不信:
世界上会有卑微的私语,会有在肚子里发霉的密谋;
所以不管跟谁说话,都是披肝沥胆的倾吐。
——苏金伞《雷》
《雷》这首诗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苏金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透过轰隆作响的雷声,苏金伞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要“披肝沥胆的倾吐”,用饱蘸深情的笔书写对农民的同情、对抗战的呼喊、对不义的控诉……苏金伞还创作过哪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呢?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一、苏金伞的毕生梦想
诗人苏金伞一直有个梦想——把自己毕生创作的诗作结集出版。据苏金伞的女儿回忆,91岁的苏金伞在临终前,仍然用颤抖的双手捧起摊在床上的手稿,进行修改、整理。他的梦想最终实现了吗?
1906年2月27日,苏金伞出生于河南省商丘市辖属的一个小县城。20岁的他从河南省体育专科学校毕业,预备未来做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工作之余,他酷爱写诗,26岁开始发表作品,他用诗歌记录生活、宣泄内心像火山喷发一般不可遏制的情感。
苏金伞生前共出版过5本诗集。1947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地层下》,收入诗人臧克家主编的“创造丛书”系列,这本诗集非常薄,只有8首诗。
1949年,苏金伞的第二本诗集《窗外》出版,共收录了16首诗。这本诗集收录了苏金伞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创作,如《控诉太阳》,还有《雷》,这些诗作让读者从平实的语言中感到他耿直率真、正义凛然的性情。
1951年,苏金伞出版了第三本诗集《入伍》《三黑与土地》便收在这部诗集中。当年这首诗被选入中学课本时,苏金伞十分开心,让女儿专程去北京感谢教材选编专家叶圣陶,并想求叶老的一幅字留念。
1957年,苏金伞出版了第四本诗集《鹧鸪鸟》。
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五本诗集《苏金伞诗选》,这本书包括他已出版诗集中的部分精品和近期的创作。
也许你觉得出版过5本诗集的苏金伞已经是人生赢家,这辈子应该没什么遗憾了吧?可是在苏金伞一生的创作中,他的诗是分开发表的,而且有的手稿还在战争岁月中遗失。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出版一本诗全集,把70年来发表的作品都收集齐全发表出来。
可是,生命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1997年1月,苏金伞再次因为心脏病住院。一天,因为医院的锅炉房出故障,医院停止供暖,身体虚弱的苏金伞高烧不退,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当他身体稍微恢复一点时,就询问稿件的整理情况。为了安稳父亲的情绪,女儿就把已经整理好的手稿和文件带到父亲的病床前,和父亲一起修改、整理。苏金伞老人捧着自己的诗作,眼里闪烁着快乐的光芒。
1997年1月24日清晨,91岁高龄的苏金伞离开了人世。
1998年1月,河南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苏金伞诗文集》。苏金伞毕生的心愿得以实现。但遗憾的是,他无法亲眼见证这一圆梦的时刻了。
二、记录残暴一刻的《控诉太阳》
五点二十分,
这残暴的时间,
从世界上
拉走了我们的闻一多先生!
擦干眼泪
我要提起控诉。
——但控诉谁呢?
呵,太阳,我选定了你!
五点二十分,
正是你,太阳,
辉煌照耀的时刻,
为什么眼睁睁地
看着卑鄙的谋杀,
在大街上公开地进行!
……
然而五点二十分,
究竟还是白天,
是应该由你管束的。
谁叫你带来与黑暗不分,
而又同样可怖的白天哪!
——苏金伞《控诉太阳》
在闻一多先生被特务暗杀的第三天,苏金伞怀着愤怒的心情写下这首气势磅礴的诗。这首诗表面上控诉太阳没有带来光明,实际上是控诉杀人如麻的国民党军统特务,竟忍心残害手无寸铁的知识分子。那么闻一多是谁?他为什么会遭到暗杀?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他创作了诗歌《死水》,其中“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是家喻户晓的诗句;闻一多也是著名的学者,他对庄子、《楚辞》、杜甫都有独到的研究;闻一多还是中国民主同盟的成员,他宣传自由、民主的思想,坚决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完成了一场演讲之后不久,在他昆明住所附近遭到暗杀,引起全国上下的关注。苏金伞的《控诉太阳》就是在这一事件之后创作的。
三、印第安酋长写给总统的信
我们会考虑你的条件,但这买卖不那么容易,因为,这地是圣洁的。溪中、河里的晶晶流水不仅是水,是我们世代祖先的血。若卖地给你,务请牢记,这地是圣洁的,务请教导你的子子孙孙,这地是圣洁的。湖中清水里的每一种映象,都代表一种灵意,映出无数的古迹、各类的仪式,以及我们的生活方式。流水的声音不大,但它说的话,是我们祖先的声音。河流是我们的兄弟,它解我们的渴,运送我们的独木舟,喂养我们的子女,若卖地给你,务请牢记,务请教导你的子女,河流是我们的兄弟,你对它,要付出爱,要周到,像爱你自己的兄弟一样。
——《西雅图宣言》
这是一位名叫西雅图的印第安酋长写给当时美国总统的一封信。他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呢?
拉丁美洲的北部有一位印第安酋长叫西雅图,他率领印第安的索瓜米西族人过着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白天,索瓜米西族的男人一起到山上去打猎、砍柴,女人用草编织美丽的花篮,采摘果树上的果子;下午,男人把猎物扛回来,大家忙着架柴、烧火,品尝新鲜的猎物;晚上,族人围坐在篝火旁,唱歌、跳舞,在夕阳下手拉着手散步。可是,这样美好、简单的生活却被“不请自来”的白人打破了。
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越来越多的白人登陆美洲,在美洲土地上开垦土地、掠夺资源。白人像强盗一般烧杀抢劫的恶行激起印第安人强烈的不满,终于矛盾激化,爆发了战争。
1851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皮尔斯给西雅图酋长写了一封信,宣布美国政府将以15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他们居住的200万英亩的土地,并给他们提供一块保留区。工具简陋的印第安人怎能与船坚炮利的白人抗衡?为了避免更多族人流血牺牲,酋长无奈只能选择妥协。
1854年1月,他给美国的富兰克林总统回复这封信,殷切地希望白人能爱护这片土地,流露出对土地的眷恋之情。
西雅图酋长对白人十分友好,在他去世后,白人以他的名字为这片土地命名,这就是美国西雅图市名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