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的一个晚上,女儿边用平板听英语边在卫生间洗漱。我无意间推开卫生间的门,发现女儿在平板上翻开什么,起初我以为她可能被某些界面吸引了。但是她看见我的神情非常慌乱,紧张的捂住了平板。
这个举动当然引起了我的怀疑,我想拿平板过来检查一下。可是女儿死死的护住平板,我用了好大劲才把平板抢过来,我打开平板的瞬间,女儿就哇的大声哭了起来,我也看到了她在某平台搜索的关键词“恋爱”。我问她这是在干嘛?她大声哭喊说:“我打错字了。”“不是我搜的…”问了好几遍,她也不承认是她搜的,就说输错了。我让她洗漱完了,赶紧去睡觉。
第二天,我把这事跟闺蜜聊聊了,闺蜜很平淡的说,“小女孩从三年级一直到初中对这个话题都会很感兴趣的。你正好趁此机会跟孩子聊聊。“我心里暗自无奈,女儿因为被我发现已经过度惊恐了。她歇斯底里的哭喊虽然让我有点震惊,但我知道她其实是害怕我批评她、。
对于女儿的错误行为,我确实习惯于恼怒的批评她。经过昨天的事我也发觉,这样的批评只会让她越来越封闭自己,越来越掩盖自己。
恰好,收到了新书《与孩子深度交谈》。一口气读完后,发现想要培养一个各方面能力优秀的孩子,靠吼是行不通的。要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对于任何问题都能做到深度交谈。
《与孩子深度交谈》作者是 丽贝卡·罗兰,她是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项目讲师、哈佛大学医学院教师, 同时作为言语病理学家,她在临床上为幼儿到高中的孩子提供咨询和帮助,也为老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协助。
作为哈佛大学讲师、语言病理学家和一位母亲,丽贝卡·罗兰深信,父母的语言拥有塑造孩子人格与未来的力量;从学步的幼儿到能畅所欲言的青少年,父母与孩子的每一次深度沟通,都在极大地拓展孩子的认知与能力。
在本书中,罗兰为父母们提供了与孩子进行深度交谈的工具,帮助父母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在提升好奇心、同理心、自信心、社交力等七大方面,与孩子展开有效且内涵丰富的谈话。她结合真实案例、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向父母们展示了何为深度交谈,以及如何进行深度交谈,从而帮助孩子构建起成长所需的品格和能力。
我们这代人很多人小时候是在家长的打骂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当我们自己有了孩子,不自觉的又把自己小时受到的打骂教育复制在孩子身上。当孩子出现了我们觉得出格的或是不正确的行为,上来先对着他们一堆疯狂输出。
我和女儿之间经常上演我大声指责她的不好行为,她憋着眼泪,瞪大眼睛盯着我,一句话不说。我有几次都会被她的这种表情再次激怒,我说了半天你到底明不明白,为什么不承认错误。时间长了,我发现我和女儿之间的话题变的少了,考试成绩好时,告诉我考试了,考的不好,就啥也不提了。也很少她和同学之间的矛盾问题。给我的表象是,她在学校一切都特别好。可我还是从其他家长那里得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信息,我开始反思自己该如何沟通。在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反映式倾听”。使用这个方法,会让孩子感到被尊重、被倾听和被理解。
反映式倾听有4个部分,归纳为四个以P开头的词:收集线索(Puzzle),筛选线索(Piece Apart),削减选项(Pare Down) 和表达结论(Process).
收集线索(Puzzle),其实就是观察孩子。从他们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来推测孩子的想法。还回到开头我女儿被我发现查询恋爱的事情,孩子看到我后,脸上出现害怕的神情,她下意识的想把平板上的内容藏起来,她是害怕我发现她查询的内容,因为她自己可能也觉得自己不该看这类的内容。被我发现了,免不了我要批评她,她害怕我的反应。
筛选线索(Piece Apart) 观察到孩子的种种表现后,比较这些表现,找出其中我们觉得比较重要的一两项。我女儿可能觉得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本身很害怕。再加上她认为我可能要严厉批评她,她也害怕。
削减选项(Pare Down) 我们作为家长对他们的感受有什么看法,推测发生了什么。选定一两个主要选项。她为什么这么害怕,这种害怕更主要来源于她害怕我看到后的愤怒。
表达结论(Process)把自己筛选出来的选项表达给孩子听,并倾听孩子的回答。通过观察推测出孩子大概的想法或是行为意图,说给孩子,并认真聆听孩子的回答,而不是家长自认为如何,上来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孩子一顿劈头盖脸。这样孩子感受到了被聆听与被尊重,也就愿意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家长也能清晰的了解孩子,给予正确的引导。
学了这个方法后,我逐渐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和自以为是。认真观察孩子表现,引导孩子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想法。
上周四,接女儿放学时,看到她的状态不太对,撇着嘴,眼睛红红的。我猜想她肯定是因为什么事哭过或是要哭了。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一直不说。但是表情非常委屈,我告诉她,如果难受就先哭出来吧。她哭完后,才告诉我原来是和班里的同学发生矛盾了。她和一名小A同学创立了一个小社团,一名小D女同学加入了。小D加入后,非常强势,要做社团老板,随意开除组员,也要把她开了,女儿和她争辩几句,也没说过她,觉得非常伤心。
在听她讲述整个事件的过程中,虽然对于她的某些行为并不赞同,但全程都在认真聆听,让孩子表达清楚了自己的所有想法,并给了她几条建议。
第二天放学时,看她高高兴兴的出来,问她事情结果怎样时。她说我们没有另外创立小组,而是使用了你的不讲道理对不讲道理策略,把小D开除了。这个结果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想着让她放弃这个社团,另外再组织一个。她和小A却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法。
作为父母,教育孩子时,不自觉的就会唠叨,批评甚至压制孩子做出让步,当孩子越长越大,有了自我判断力后,对于父母的这种教育出出现抗拒,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最好的改善方式就是尊重孩子,把他当成成人一样给予尊重,能够平等的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快去多多与孩子深度交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