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非马

        公孙龙子的《白马非马》萦绕耳边,关于哲学中的名与实,逻辑关系中的非(not)、是(is)之间严格语义与意指,也可以在二维和三维意境中的偏差。总之在你知,我知之间有一个意境间的平衡和落差,而这个差别就是关于道之不可述。

        当我们试着用语言去表述一个思维意识,如果去考评每一个所用词语的确切性和用词带来的偏差就会出现不敢言语的窘态,这便是所谓语多必失的另一面解释。

        所以本文讨论的战马非马,不同于《白马非马》的辨述,而是想要表述一种在同一性中涌现的新秩序,而这种秩序超越了原有的内涵,甚至是在某种程度上的新生事物。从而得到战马非马的结语。

        同时,战马也是一个成长中得到与舍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而这个过程也可以暗合人生的成长,荣耀与悲欢离合,高处不胜寒,战马已非马。虽然我们并不会承认白马非马,黑马非马,战马非马,却可以在多年的老同学相见欢后感慨不是同一类人。

        涌现并不是一个新词语,但现在涌现的意义却如涌现一样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在复杂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产生的新颖而连贯的结构、模式和性质,这个词语在现在本身就代表着厚重的知识呈现。简单的说,就是对思考意识之迷的回答,意识从何而来?涌现是主流的观点。涌现的系统不能简化为底层的基本规律。也即是如何从物质到生命再到智慧转变的过程。

        从普通马到战马,无论是从整个物种来看还是从个体成长来看,都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战马是经过特殊训练的,网上有一段关于战马和普通马的区别。

        首先体质就不一样,战马经过精心的科学饲养,吃的也更好,体质相当好。在长途奔跑几百里后还能进行战斗冲锋,普通马载载人还可以,像那样跑就散架了。另外战马经过专门的训练,会冲撞人类,一般的马见到撞到人了是会躲开的,战马不会。还有,战马跑动时的摇摆方式也不一样,普通马是上下颠簸,很痛苦,但是战马奔跑起来是左右摇摆,这样就像乘摇篮一样,骑士可以在马背上打盹睡觉。

        在之前的文章中试着回答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在茫茫宇宙中发现文明的存在?或者说是如何判断一个星球具有文明?这种问题涉及到最底层的认知,因为这个问题转变过来就是,人类如何确信自己是智慧生物?在不涉及第三方知认知的情况下,又没有一个高高在上的公理来界定,那么这些认知始终都是自视范围的认知。

        战马是在普通马中涌现出来的一类,经过了无数代的有目的的进化筛选,同时,每一匹战马后代在成长中又会经历无数次的有目的的驯化,最终筛选出能够完成特定目的的物种。这就像人类的进化史一样。不得不说,承认和确信之间还有着相关大的距离,人类的傲视地球诸生命的自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