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醒的很早,在床上听完一本《认知盈余》才起来,准备17年的第一本书就选它,并要认真的做笔记。
晚上去看了《血战钢锯岭》。或者是之前预期被抬得过高了,所以观影过程觉得还不错,但没有受到那么大的震撼,个人评价不如《勇敢的心》。而且有些镜头让我想起勇敢的心,比如道哥和女朋友在山间嬉戏,新婚之夜两个人紧张又期待的样子,都让我想起前作相应的部分。
梅尔吉布森的宗教情结在这部电影中又一次得到了体现。印象中很深的一幕是道哥在军事法庭上为自己的行为抗辩,这场用光给道哥全身镶上了一条圣洁的边,就像天使的光环一般。这就有点用意过于明显了,反而让人觉得用力过猛。还有道哥从钢锯岭上负伤归来的画面,担架从钢锯岭上顺着绳索滑落,镜头从俯拍视角转为仰拍,道哥的担架仿佛要飞上天堂一般,无比圣洁肃穆。这时候二刷的老公来了句“担架上也没绑绳子,这时候翻了就神作了”,笑裂的同时一秒钟出戏。
然而你说他用力过猛也不对,这哥们的真实事迹比电影还用力过猛。搜索了下道哥其人其事,感觉分明是开了挂的人生。在他之后有俩人受了鼓舞上战场不扛枪,都挂在越战里了。好在这哥们不爱忽悠,要不仅凭着他手无寸铁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儿子弹不能加身的神奇经历,分分钟可以创立个教派,坐拥大量信徒。
最值得称许的还是真金白银拍出来的战争场面戏。还是硬桥硬马的吉布森风格,刀刀见血,拳拳到肉。印象深刻的是日本兵的韧性实在太强了,已经都打到本土了,而且已经是强弩之末,犹能如此顽抗。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本土作战的心理是完全不同的,保卫天皇,保卫亲人,这时候的日本反倒显出了几分悲壮来。吉布森这部分的处理很真实。看完片后回家路上还跟老公聊了下现在如果爆发如此规模的地面战争,是不是还会有日本人如此忠于天皇一心求死?我的观点是毕竟社会形态变了,人获得信息来源的途径也多了,不会像原来那么单一和狭隘。不过老公的看法是未必,日本人民族单一,韧性惊人,再起战事,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