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时认得字的,我也说不准了,回忆起小时候的儿童读物,全是《小学生优秀作文》,七几年的,八几年的,反正都是些泛黄的老旧版本,多是老爸老妈在学校拣回来的旧书。先看低年级的,再是高年级的,看了一遍看二遍,直到滚瓜烂熟,“鸡肋”都不剩为止。那时候写作文,我经常会整段的把作文背下来改改人名儿为我所用。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篇《我爱吃苹果》,还被老师拿来当范文,呵呵,其实是一篇《我爱吃巧克力》的优秀作文姊妹篇!
上了四五年级,作文书里简单的情节已经没什么兴趣了,一日去五姑家,看了一会弟弟的《365夜》,一下子就爱不释手了,回家时,我甚至萌生过偷回去看的念头,但到底是有贼心没贼胆,不然新一辑的《偷书贼》主角可能就换我了。从那次开始,到处借童话书了我最大的爱好,《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为我在一个买不起书的知识贫瘠年代缔造了一个有梦的童年。
假的就是假的,永远只能哄哄小孩子,还没有挨到毕业,我的读书欲望就转向了,静静家的《故事会》为我展示了一个比童话真实的世界。刚开始就喜欢看短故事,接着中长的,到最后整本《故事会》只喜欢看16岁的故事和最后那个中篇故事了。看书的底气第一次变得很厚,总希望精彩的故事可以再长一点,再长一点。
但这个希望在上了初中后突然嘎然而止了。初中是我课外知识摄取最少的时代,整天都是作业作业,休息时间也全被额外的强制自习占满了,好划不来。在那么可爱的年代,却过的那么枯燥,真是我人生里不小的遗憾!在这个时期唯一客串了一下的课外书是《少年文艺》和一本我偷看的老爸的古怪书——《鬼狐精怪传奇》,每看完一个小故事,就偷偷的放回去,直到蚕食完整本,有时候没机会放回原处,只好藏在被窝里,看着那双头鬼的书皮,怕得睡不着。
上高中了,在同学们传来递去的娱乐杂志里,我开始认识了谢霆峰,王菲等明星,其他乱七八糟的书也多了起来,杂志成了我看书的主流,而《读者》,《青年文摘》又是主流中的主流。高中前两年对小说的爱好一直停留在《微型小说》的萌芽阶段。 后来认识了戴厚重眼镜的猩猩,超级书迷,是她真正为我开启了小说的大门,张爱玲、三毛、亦舒、甚至琼瑶、席娟,总算是初步体会到了"书中自有颜如玉”。
大学,自由的天地,我的小说象牙塔。这时候我的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读书理解能力了,畅销的,言情的,武侠的,文艺的统统来者不拒,漫画、杂志也都照单全收。精神世界的饕餮大餐一定是发生在大学时代。毕业时,我小小的总结了我那时的偏号,杂志最喜欢《女友》——清新阳光,最讨厌《知音》——太阴暗,最无趣大众言情小说——太黄没悬念,最值得回味文艺小说——有意义的话比较多,最容易变花痴——韩国小说,另外,玩了网游以后,玄幻武侠也看一点了。
南骏的一年,基本上不读书不看报了。
读书,过了求知若渴的年龄,只是最无聊时候的选择,尽管选了之后总是觉得受益匪浅,热闹时依然不会想起,书太低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