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12
今天下午在讲师群里我发了一条微信:
开会的时候,偷偷翻开书,翻到的这篇文章,作为我分享的文章,如何?(带领人特训需要)
我和冉冉导师的互动
马冉冉:@程艳平最好选一篇我自己写自己的文章
程艳平:为什么呢?
可以给建议吗?
好,我找找!
这几天发生的事情,让我心有触动,反思自己。
自己看着自己跟冉冉导师的互动,我沉思良久。当我看到自己的三句话,突然就有一些触动。
第一句:为什么呢?
表达自己内心的疑问,冉冉导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她的用意是什么呢?
我想要一个答案,同时,我的心里是有些不舒服的,我上次说了选“请问,你喜欢吃什么?”被冉冉导师否定了。
她说:
大家带《越书写,越明白》经验比我丰富,你们觉得用“你喜欢吃什么”那篇典型吗?
哪篇你们觉得不好带?我们来示范啃一块硬骨头吧!
当时我的书没在手边,我想我好好地找一篇吧!
今天我翻开书,感觉这一篇文章比较短,书里冉冉导师提到的一个生命道理也非常的吸引我:真实地接触自己的情绪,就是做自己。
还有,里面有《陪一颗心长大》,我就想选了。
结果,又被冉冉导师否定了。
这句话背后触动了我,让我想到与父亲的关系,想到我最近经历的一些事情,我想认回我的叛逆的部分。
从小到大一次次被父亲否定,就没有觉得我做什么做的好过,这也不是,那也不好,真的不知道他要我怎么做,我从内心是希望自己可以做好的,可是,无论我怎么做他都是不满意的。
我一直觉得我的人际关系不好,可是不知道因为什么,我突然明白了,是我小时候被压抑的情绪一直在,无法得到释放的结果。对父亲的不满,不敢反抗,就是反抗也没有什么用。在与他人互动中,时不时就会冒出来我的不服,我也明白了跟人相处的这一对抗的模式的来历。
我不想服从权威,想要挑战权威,为什么你要一次次的否定我,我做什么你才可以满意呢?认回了这是我的反应模式。我的心松了许多。
第二句:可以给建议吗?
认回我的好学生模式,希望我可以做的更好,想让老师满意,想让伙伴们满意,想让更多的人满意,其实还有讨好老师的意味。
如果老师给我答案,我就一定感觉老师是对我好的,是在乎我的。
我知道,这里面也有投射的部分,希望老师可以满足我的需求。其实还是想得到父母的关爱的部分。
第三句:好,我找找!
我看到前两句话非常惊讶,认回这是我的模式,在那个当下我明白我该做什么了!
我还没有用心找,老师已经提示的够多了,不是吗?自己还想要更多,有些贪心。
我给自己做了一个选择,今晚带完读书会,这两天好好读读这本书,边准备周日100期读书会,边准备6月30日的课。
认回压抑的自己、认回叛逆的自己、认回想要父母关爱的自己、认回有好学生模式的自己、认回有些贪心的自己、认回有投射的自己、认回有太多内心戏的自己、认回有觉知的自己!
这就是我、这都是我,一个不完美的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