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连社会公德都没有,还谈什么逆向思维?

这篇短文真实吗?


一早起来,朋友圈中很多人都在转发上图,众口一词地称赞该名患者具有逆向思维。

文字活灵活现:

“当上百万人涌向湖北大小医院时,这位老兄非常冷静的买了最后一班飞往西藏拉萨的机票,下了飞机直奔医院,成了西藏唯一一位一位肺炎患者”。

结果光鲜亮丽:

当湖北一个医生面对无数患者的时候,他却享受全省医疗救他一个人的待遇,顺便还上了中央台刷了把存在感。

结论铿锵有力:

可见逆向思维多么重要。

故事很精彩,不过稍加思考后,觉得存在很多疑点。

我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这篇短文真实吗?


用正常思维来解析这篇短文

从小学学习写作文开始,老师就一直谆谆教诲我们,记叙文具有6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以及结果。

我们不妨以通过六个要素来分析一下这篇短文。

先看结果:结果很明确,不但病好了,而且上了中央台;

再看经过:经过很明确,“湖北一个医生面对无数患者的时候,他却享受全省医疗救他一个人的待遇”;

再看起因:起因可以推断出来,从湖北随州到西藏拉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好的,六个要素已经明确了三个,我们再来看看剩下的三个。

时间:“这位老兄非常冷静的买了最后一班飞往西藏拉萨的机票”

            问题来了,“最后一班飞往西藏拉萨的机票”具体是哪一天的航班?

          上网查了一下,随州没有民用机场,那么患者很可能是乘坐武汉的飞机飞往西藏。


查询了“武汉-拉萨”的航班,跟进原文,患者搭乘的是最后一班,那就是1月23日上午7:20的航班(因为1月23日10点后武汉封城了)。

患者真的是搭乘了1月23日上午07:20武汉-拉萨的航班吗?

地点:我们都知道,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很厉害,那么患者去过的地方必须严加关注,患者在随州住在哪里?从随州居住地到武汉天河机场,怎么去的(自驾还是公共交通)?从拉萨机场到西藏第三医院怎么去的(打车还是机场大巴)?

人物:原文提到“自我隔离做的非常好,合计接触24人,无一人感染”

24人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从随州到武汉机场接触了多少人?在武汉机场接触了多少人?在飞机上接触了多少人?从拉萨机场到西藏第三医院接触了多少人?。


简单地考证

带着对于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疑惑,上网搜索了一下资料,简单做个考证

看一下新华网的信息吧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2/12/c_1125565294.htm


可以读到哪些信息呢?

一 这是一次计划已久的旅游,而不是刻意策划的“湖北大逃亡”;

二 患者搭乘的是火车,而不是飞机,所谓的“这位老兄非常冷静的买了最后一班飞往西藏拉萨的机票”纯属虚构;



不妨再看看患者的感谢信,尽管图片模糊,但还是可以看到人家亲笔写着“这是我第一次来拉萨,目的是利用假期来旅由”


你连社会公德都没有,还谈什么逆向思维?

行文至此,即将告一段落,不过还是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对于“患者逆向思维”文章的原创者,你连社会公德都没有,还谈什么逆向思维?

如果这真是一个明知自己被感染,却上演3000多公里逃亡的人,值得你如此赞誉吗?

如果这根本就是一个不知道自己已经染病的患者(如同新华网的报道),你为了论证自己观点的重要性,而把一个无辜的患者刻画成一心只顾着自己的病情,全然不顾是否会感染到他人的人(不要胡谝什么自我隔离非常好,合计接触24人无一人感染),这对患者公平吗?

如果连正常思维都没有,还谈什么逆向思维?

对于哪些转发文章并且众口一词赞誉的朋友,我不得不泼泼冷水。

只要稍加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原文中的种种杜撰,为什么如此轻易地陷入如此低级的陷阱之中呢?

如果连正常思维都没有,还谈什么逆向思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