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年级开始《日有所诵》每个单元有两篇古诗。
第四单元包括三首儿童诗和两首古诗。
林焕彰的《小猫》,陈木城的《瞌睡虫》,林金枝的《我家的弟弟》和古诗两首:高适的《塞上听吹笛》,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问笛》。
三首童诗充满童真童趣,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对游戏的向往都通过简单文字的描写跃然纸上,让我们逐一去看看。
猫
(中国台湾)林焕彰
午睡时
风走过窗口
摇了几下风铃
——叮当地
就走了
我养的一只
小猫是出
跳上床来
很惊奇地瞧着
窗外
那时
一片白云飘过
以为是一条鱼
它很快地
冲出去
1.孩子们你们仔细观察过天空中飘过的云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谁愿意说一说。
2.小猫眼中的白云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读诗吧。
3.师范读
4.生自由读,说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5.小猫看到这样一条大鱼,心里会怎么想,谁愿意大胆猜猜。
第一次看见这样形式的童诗,真不知道应该怎样读,只好把它照下来了。还好今年学习时就可以请教了。
充满童趣的一首童诗,把瞌睡虫来袭时,缓缓爬过耳朵、眉尖、额头的状态描写得特别入神。及时这样昏昏欲睡的状态也不忘和老师说一声,不忘用美好的形式记录下来。
1.仔细观察诗歌的形式像什么?对就像一个双眼已经闭上了的人脸,有瞌睡虫似的双眼,有高高的鼻梁……一条瞌睡虫正缓缓的爬过耳朵,眉间,额头。
2.师范读
3.生练习
4.齐读,注意语气,声音
我家的弟弟
(中国台湾)林金枝
弟弟跌倒了
擦破了皮
奶奶的眼睛像放大镜
把它看得好大好大
妈妈拿出消毒水、红药水
眼睛像显微镜。
一直检视着破皮
而弟弟的眼睛
却像望远镜
直望着
树下的游戏
弟弟是那样贪玩,即使擦破了皮,妈妈、奶奶那样紧张,那样心疼,他都一点不在乎,一点没感觉,心里、眼里想的都是树下的游戏。诗中并没有写弟弟的贪玩,但通过奶奶、妈妈和弟弟表现的对比就让一个贪玩可爱又勇敢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
1.老师范读诗
2.学生自由读
3.试着改编
接下来的两首古诗,让孩子自己借助注释理解,以诵读为主。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三花何处,
风吹一夜满关山。
1.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北民的称呼。
2.借同:向人打听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1.师范读
2.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
3.学生互相交流
4.理解后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