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姐一句话,很重要-------
给予孩子面对问题时必要的规则指引,也就是立界线。
其实这句话也是二姐告诉她的。她当时有个困扰的问题,得到了这个题解,试过之后发现果然有道理。
我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啊?我自己的规则感、原则性就不强,界线不太清晰?
大姐说她平时观察我和孩子相处,认为我做的已经不错了(某种程度上,我和孩子在同步接受规则界线的学习)。我说,那是怎么处理才是你所说的给孩子规则(虽然我可能已经这么做了,但是概念上思维里并没有意识到对应上)?
她说,在一件事情上,告诉Ta处理的原则-----你在不伤害别人、自己也舒服的情况下,自己想怎样就怎样。
这让我想起,我对童的一贯的态度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地球妈妈的情况下,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
又比如,轻轻跟他说,坐在洗衣机上趴栏杆看美景ok的,不过伸手伸腿出去或站起身来趴栏杆、用力摇、推防盗线网都是危险的。
今天下午,他在家里玩游戏的时候,踩上茶几上扮怪兽,我想了想,说,童,你可以踩我们家的茶几没关系,不过公共场合和别人家的茶几不可以。他点头答应。
很多时候,孩子不自知地玩耍时,对什么是界限尺度及尺度的范围没有概念。或是遇到问题、挑战时,难免手足无措、犯嘀咕。如果这时候,给他一个相对宽泛又有底线的参考,让他自己思考并且拿捏,得出他自己跟这个世界、他的周遭打交道的办法,是不是比较好呢?
大姐的女儿就常常征求她意见,“妈,你觉得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办啊?”,她和同学相处遇到的小状况让她无所适从,尽管她高三了。
我姐用“在不伤害别人、自己也舒服的情况下,你想怎样就怎样。”这句话回答她女儿,她女儿就明白了------没有那么多的对错,很多时候太在意别人感受委屈自己,反而不是正解。
现在,她女儿很多青春期的问题也会求助她,交流的话题多起来,母女亲子关系胜过以往的事前事后说教。
大姐这才想到要去系统学习心理学,边学边经常和二姐、我分享、交流、探讨如何通过有效沟通(很多时候很多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像老鼠跟猫),打开孩子的心,做Ta的朋友,在Ta需要的时候,帮Ta解惑、提出成长建议。
曾经一度,前姐夫不以为然地说,“孩子懂什么,我只懂她是我女儿,我叫她干什么她就要听我的话!”
“你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什么都知道,尤其现在的孩子,情商智商都高。”姐姐说。
想想也是,我们这一代父母已经开始注意孩子每个成长时期和特定阶段的特点,尽可能减少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并且沟通交流表达也多少能平等尊重Ta是个独立个体。孩子可以感受得到什么样的家长,让他们更愿意敞开心扉、更喜欢和你呆在一起、更乐意接受你的建议与意见。这些都是最直接体现亲子关系品质的。
有什么该让孩子学会的规则,相应成长时期内,也越早明确越好。丛林法则也是适者生存,只不过换到今天,探讨这个问题,变成是适者活得更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