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的三条注意事项。
【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侍奉父母,若父母有过失当微婉而谏,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了,若父母不听从,还当照常恭敬,不要触怒他们,且看机会再劝谏,虽如此般操心忧劳,也不对父母心生怨恨。”
孔子说:“父母在时,不远游。若不得已要远行,也必须要告诉父母去的方向和地方。”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常记在心呀!一则欢喜双亲健在,一则忧惧恐其年老将逝。”
【注解】
1、几谏:微言相劝。
2、不违:两解。其一,不违其父母之意。其二,不违自己当初几谏之意。
3、方:方位,方向,地方。
4、知:相当于识,常记在心。
【学习】
前面学到,《孔子为什么那么重视孝?》,因为在孔子看来,孝心即仁心,对父母都不孝,还可能对别人有同情、关注么?所以,孝是人类心情中最宝贵的品质。这章又孔子又提到三条注意事项,我们一一学习下。
第一条:用足够的耐心去管理父母。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自比一代强。父母老了,思想观念和知识就可能落后了,会经常干一些糊涂的事情。比如,现在老人总是会上当受骗,把养老钱都拿去买所谓的投资产品或者保健品之类的,目的总是好的,想多赚点钱给孩子减轻一下经济负担。但他们不知道这里面的水有多深,脑子都被人洗掉了。做儿女的见识多,信息广呀,知道了该怎么办呢?
孔子说,父母有过失,子女发现了苗头,要微婉劝谏,不能一顿呵斥。可是人老了往往很顽固,经常油盐不进,无论你讲道理还是摆事实,就是不听,一意孤行。怎么办呢?还是得恭敬,待父母心气悦泽,再相机进谏。不要唐突以触父母之怒,又务必让父母不要犯这过失,以免后果酿成,后悔懊恼又惭愧。这就有点像拉锯战了,可能得打很多回。做儿女的都快操心死了,但不能放弃,更不能怨恨,唯有积诚以感动之,委曲而开导之,怎么也得要拿出比骗子更多的耐心和时间来引导父母幡然悔悟,务求至情大义兼尽。就像我们小时调皮捣蛋,屡教不改,但父母从来没有把我们放弃一样。
第二条:离开父母,告诉去处归期,要让他们安心。
远游,指游学或者游宦,或者远方拜师,远方谋职,都需要和父母离开很长时间。
古时候可没有微信电话、也没有高铁飞机,交通不便,音讯难达。如果一定要远游,就一定要告诉父母确切的地方。如果是近游,也需要告诉方位。这样如果父母有急事,可以找得到人。否则,如果父母急切有变故,人都找不到,将遗恨终生。
张居正补充了一下,古之孝子,不登高,不临深,出必告,反必面,无非是让父母能够安心而已。尤其是现在独子家庭多,尽量不要玩极限运动,要是有个万一,父母也就没法活了。
第三条:牢记父母的年纪,关切他们的身体状况。
父母的生日年龄要牢记在心。喜的是双亲还健在,可承欢于膝下,有父母就有家,就可以永远当孩子去撒撒娇。惧的是父母一年比一年衰老,恐其来日无多,子欲孝而亲不在。
面试的时候,可以考考面试者,看看他能记得父母的生日和年岁不,记得自己孩子的生日不。如果这个都不记得,可能这个人有点问题,至少不大适合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