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作这件事情,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心理。
喜欢读书,尤其是纸质的书,读书过程中也喜欢抄抄写写,把好的句子摘录下来,把自己的所思所感纪录下来。骨子里还是觉得自己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人,但是也绝对不敢妄言自己是个文化人。
在系统内也是因为写作得过一些奖的,但是从来没有尝试外部投稿过。一个矛盾点在于喜欢写作,但是不喜欢写材料,但是工作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写材料上了,另一个矛盾点在于不喜欢写材料,喜欢习作,但是能写好的都是材料,其他的又总觉得自己写不好。
生活中无数次拿没有时间作为借口,太忙了,没有那个心情,心静不下来,怎么写作……
个人是不太喜欢电子书的,因为感觉是一种素食文化,但是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这种素食上,就好像明知道方便面不是营业食品,但是仍然会去吃,明知道刷一些无聊的视频是在浪费时间,但是仍然会一躺在沙发上刷几个小时。
最近尝试重新捡起纸质书来看看,突然觉得,读书,能让我们的心慢慢静下来。就像木心写的《从前慢》里面说的一样“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读书,是一件能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让自己的心沉下来的事情。
感谢上学时期的几位老师,让我坚持养成读书摘抄和写心得的习惯,并且到现在一直受益。
现在注册了简书,就想督促自己一直坚持下来,将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纪录下来。但是困惑在于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是专攻一个专业,比如儿童文学、散文、历史,或者和自己专业有关的东西,还是想到什么写什么。
之所以有以上的困惑,还是在于自己写的东西,希望能够引起共鸣,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希望能够有人回应。这样想来,是不是又太功利了?
目前自己悟到的写作的两个境界,一个是自娱自乐,一个是娱人共乐。如果想得太多,困宥其中,是不是连第一个境界都很难达到了?不能想太多。想让更多的人共鸣,首先还是要自己言之有物,当前最主要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打铁先要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