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的生意》
人寿保险不仅仅是一种商品,而是为了文化社会学理论发展而作的现实。
某种程度上,我们为人寿保险买单,其实就是在承认,某些时候,我们可以用商品来度量金钱本不可度量之物,比如,我们对死亡普遍性的恐惧。
这是本书作者对文化和制度在塑造人们行动上“构建性力量”的探索发现,也是对“人们的行为与社会文化结构及其变迁之间关系”的探讨。这种发现无疑是在提醒——在中国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文化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一方面文化可能是规制与阻碍,但另一方面是资源和推力,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行动者的能动性。
而由于中国行动者所处的特定背景,使得人寿保险最终带有“中国特色”,即人寿保险首先以货币管理而非风险管理的面目出现,这实际上是对人寿保险意义的再造”,这间接证明了,文化对经济行动同时具备约束和建设的双重作用。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沈原评价本书:“是迄今为止我所看到的对中国情境下市场崛起最好的一个经验研究”,从人寿保险市场的兴起来说,这评价,相当中肯且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