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自由,找准努力方向
人们往往认为,只有实现财务自由,才能实现时间自由。在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才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但现实却恰恰相反。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只有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时间自由,你才有机会利用这段时间思考个人发展的方向,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后或许有可能实现财务自由。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职场地位的提升,收入肯定是越来越多的,然而时间却越来越少了。除了工作之外,我们还需抽出部分时间给年长的父母,维系配偶的感情,留着陪伴孩子成长等等,时间有限,责任却无限。
如果有限的私人时间无法充分利用,你是否能有效利用起工作时间来呢?
比如:
·公司是否实行弹性工作制度,让你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学习和自我提升?
·公司是否鼓励你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并愿意为你提供帮助?
·在公司,你是否能够充分利用手头资源(团队、预算等),摆脱琐碎繁多却又价值不高的工作,从而腾出更多时间进行战略性思考?
当然,公司的资源需要我们自己努力去争取,领导需要我们自己去说服。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什么的企业和领导,愿意在我们的职业发展上助我们一臂之力。能让单位时间用出更多的效用,才是我们该努力的方向。
二、身份自由:塑造自己的标签
我们在职场上的角色,不应该只是某500强公司市场经理Sherry、某互联网巨头财务经理Jason,更关键的是没有了公司的光环,我们还有什么身份?
如果这类身份越多,我们越不用担心职场危机和失业。在不同角色之间跨界,自我价值也得以延伸。
实现角色自由也并非天方夜谭。
比如:
·参与一场峰会听听意见领袖的分享,上前加个微信讨教一二,角色即转变成了学生;
·返回母校,分享一下自己的职场心得,角色即转变成了导师;
·学习一门喜欢的艺术,时不时参加一些社团演出,角色即转变成了演员。
不一定每个角色都可以让你变现,然而你喜欢的每个角色,都延展了你生命的宽度。
西谚有云:Time you
enjoy wasting was not wasted(要是享受浪费时间的话,那时间就不是浪费了)。
如今的社会十分功利,经常强调“有效社交”。我们往往以为有效的社交是找能够帮助自己的人。不幸的是,你无法提供对等的价值,别人为什么要帮你?
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帮助你能帮助的人,未来说不定他们也能帮你一把。塑造属于自己的身份标签,或者说给自己“安装”更多的身份,打造自己的附加价值和不可替代性。
三、思想自由:不桎梏自己的发展
实现思想自由是最难的,对于年近40的职场人来说,最为可怕、也最为常见——他们习惯于用过往经验和定式思维给别人贴标签。
大部分被淘汰的职场人,都有这毛病,无法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被束缚在自己的刻板印象中还洋洋自得。
在互联网经济浪潮扑面而来的今天,很多市场规则都被打破,不向生于互联网长于互联网的新生代学习,便易会被时代淘汰。
实现思想自由,看起来十分抽象,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自由呢?私以为能不断吸收新鲜的事物,让自己时刻保持年轻活力并付诸行动,才能为之实现真正的思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