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很多公司都把「长期主义」当成自己的价值观,甚至把长期主义当成面试筛选的标尺。毕竟公司要解决社会的某一问题,没有对这个问题的执着,没有发自内心地想解决这个问题,通常这条路是走不长远的。由此,长期主义孕育而生。
我曾经认为「长期主义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但很多宣称长期主义的公司都没逃过九死一生的概率,倒在了黑暗的黎明前。那些耳熟能详的优秀企业,的确是抱着初心在做事,在自己的领域钻研很深,但为啥放在普通企业身上就行不通了?
「长期」其实只是结果,而并不是原因。能活下来,才能有代表未来的长期。活不下来,一切都会归零。也就是说,长期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短期组成的。
人性最喜欢的就是「短期的即时反馈」,没有反馈,就会崩溃。想要养成长期的习惯,就要有短期的「甜头」吸引行动持续产生,本质上就是一种「上瘾机制」。上瘾的次数多了,就会成为习惯固定下来,这时才有了所谓的「长期主义」。
比如你今天看到的小作文,这是第498篇,每天1000字左右。其实在498天前,我每天一直都有写作习惯,只不过是以不定期的随笔和每天的读书笔记形成的,这件事我从2018年就开始做了,到2024年这个习惯已经6年了。
如果5年以上就算长期,我想我每天做这件事的核心动力,并不是什么长期主义的信念,而是每天不写,就像不刷牙不洗脸一样难受。输出会倒逼输入,每天不看书,就感觉自己的灵魂要干涸。内在的认知刺激带给我的快感,才是我把这件事持续做下去的真正原因。
用这层视角再去观察长期主义的公司,短期先形成变现闭环,让自己尝到甜头,只要公司在短期内死不了,这才是公司拥有长远未来的先决条件。
把维持现状的现金流变成不败的底线,也就是最差的情况也有保命的现金流在,这时追求的好运上不封顶才有意义。如果刚开始就给自己定一个大目标,一旦达不到,失败就会下不封底。我所接触到的绝大多数公司,属于后者。
所以,长期主义是「表」,不败底线的短期上瘾机制才是「里」。离开了不败底线谈长期主义,这就是「幻想成功的天方夜谭」。
用这个标尺再看你所经历过的这些公司,即便当下这些公司还能维持正常运转,可是拉长时间维度看,在剧烈的市场波动下,公司太脆弱了,即便你想在这家公司干到退休,信奉长期主义,九死一生概率的「大数定律」也会大概率会让你的想法落空。
这时你才发现,除了自己,谁都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