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知识焦虑的时代,人人都害怕被时代抛弃,我们开始报名各种培训班,我们在互联网上买了各种课程,我们买书时眼睛眨都不眨,我们在自我提升的路上一路狂奔,然而我们得提防路上的“坑”,这些坑不但会导致我们自我提升的速度变慢,还有可能让我们彻底呆在坑里而忘记了还要赶路。
第一个误解,优异的表现意味着持续表现优异。
现实是,很多表现优异者,包括顶级表演者,他们的表现会变化无常。有位著名的吉他手曾说,自己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受到了怯场的折磨。他解释说,这种感觉不是“我够好吗”,而是“我今晚会不会足够好”。
能不能每次都表现出色,深深困扰着一些优秀的人。
我们要明白,根本就没有线性、始终如一的改进之路这回事。起伏是常有的,如果总体趋势向上,那么就一切正常。意识到这一点会让你变得更有耐心,更不容易灰心丧气。
我们要具备基本的周期心态,任何一件事情的发展都不是直线进行的,虽然从长距离来看都是直线,然而拉到具体的点,都是一个又一个周期,有波峰也有波谷。处于波峰的顶点表现时不狂喜,因为马上就会向下到波谷,处于波谷的时候不低落,因为马上就会向上到波峰。
第二个误解,参照别人会让我们变得更好。
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但这会带来消极后果。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以那些更有能力、更有成就的人为基准,但我们无法与他们相匹配时,这种比较带来的效果会适得其反。同样,当为了维护自尊心,选择那些不太成功的人来比较时,这种向下找优越感的方式,更不利于个人发展。
现实情况是,改进成长包括重复行动和环境,它们会促成我们最好的表现。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行动和环境的影响就会根深蒂固,它不是模仿来的。一个更好的方法是,通过回顾错误和总结经验来寻求真正的改进机会。专注于变得比昨天更好,实现自己的潜能和抱负,而不是别人的。
我们要知道,在自我提升的路上,唯一要比的就是自己,我特别喜欢海明威的一句话:一个人优于别人,并不高贵,一个人优于过去的自己,才是生命的真正的高贵。
第三个误解,成功人士只运用“刻意练习”这一种成功策略。
刻意练习是很多人走向成长、成功的必经之路,是基本功。但是也要明白,对于你或者其他任何人来说,进步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单一的大策略很少奏效,因为它无法用来应对随时冒出的紧急情况。所以,适应性和计划性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处事不但要经过缜密思考,也要勇于实践,这也会增强你在自主选择的道路上的主人翁意识。
我们为什么会对成功人士的成功策略有这样单一性的认知呢?因为这些成功人士在公开场合会宣称是这些单一策略让自己成功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会告诫身边的朋友不要去听一些所谓的成功学讲座。任何一个人做成一件事情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少一个都不行,然而不管是出于宣传的需要,或者是讲述者自己的原因,他们都会选择忽略增强自己形象的那些事情来讲,而故意或者无意地忽略掉其他要素。
第四个误解,坚定不移地专注于最具挑战性的目标才能进步。
有研究表明,设定目标和追求目标实际上可能会阻碍进步。在一项研究中,芝加哥大学的教授要求参与者用简单的方法来提高自己:坚持去健身房或坚持用牙线剔牙。研究人员发现,这提高了他们的执行力和专注力。虽然目标设定会增加人们对做某事的思考,但实际上却减少了他们花在做这件事情上的时间。
我们要尽量在目标规划和实践之间创造一些间隔。比如你有一个目标“想把今年的销售额提升20%
”。那么,一旦你开始执行,尽量关注这件事本身的回报和乐趣,像是和顾客交谈带来的收获,而不去想那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给自己施压。
我一直在推广我的“每日三件事”的自我管理策略,就是每天做三件对未来有价值的事情,通过可视化方式来呈现,持续做够100天。很多学员在执行完这样的百天计划之后,发现自然而然的养成了习惯并且达成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