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中说: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对于这句话你只有彻底的经历过一些事情,见过一些傲慢的人,你才会知道,说的真的好。而曾国藩也说过类似的话,大抵上就是古今之才人,皆因傲字而失败。
或许傲慢是有点才华的人,有点成功的人的最主要的特征,或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亦或是人性深处最最难以克制的本性之一,仔细去观察身边的人,我们似乎也总是能发现这样的事情和人,甚至翻看历史,因为傲慢轻视敌人导致的失败数不胜数,所以才有了骄兵必败的军事教训,有了胜不骄败不馁的深刻提醒,有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名言警句,他们似乎都在共同想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可能大概就是,警惕自己的傲慢让自己毁灭,同样,也有上帝想让谁毁灭,首先让谁疯狂的忠告。他们共同指向了傲慢这一人性最最难以驾驭的野马。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多数人对什么都确定无疑,少数人对什么都保持谦逊。
而这些确定无疑的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的确无知的那种人,柏拉图所谓的住在洞穴中的人。另一种是接受了大量的教育和训练,有博学的知识,住在洞穴外的人。无知的人的确定来自于无知,博学的人的确定无疑来自于博学带来的自大,所以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什么也不知道,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是开启智慧的大门。我想,不管你处于多么重要的位置,掌握了多么丰富前沿的知识,在某个领域是多么的权威,都要提醒自己,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我们能认识的世界只是我们能认识的那一部分,而人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认识到的世界也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这样提醒自己,才能保持谦逊,保持好奇,保持开放,进而可能探索出新的道路。
最近的工作中接触了很多客户,很典型的一类客户就是自己不怎么用朋友圈,就觉得现在大家都不用朋友圈,所以对于朋友圈的效果持怀疑态度。很显然,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错误,以点盖面,管中窥豹的狭隘的思维方式和判断事物的方法。而且很显然的是这种判断具有明显的逻辑上的错误,我只是我,我的习惯只是我的习惯,我无法代表所有人这一点是确定的,既然我不能代表所有人那么为什么我的习惯就是所有人的习惯呢?而这一点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正式我们大多数平时的弊病之一,这一点阻碍了我们的探索精神和尝试新鲜事物的勇气,而这一切,不过来自于自身的傲慢而已。
而弱小的人恰恰可能相反。他们知道自己力量单薄,地位卑微,他们不会过分的对于自己的想法那么坚持,他们为了生存不的得不去考虑其他人的想法的合理性,进而不断的矫正和修正自己去适应外部的环境,他们能适应也能必须适应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和外部世界和谐相处,这一特征恰恰是生存的最主要能力,适应环境就是生存,无法适应就是毁灭。
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当开始被傲慢笼罩的时候,请相信,它的命运已经被注定了,毁灭在离他不远的地方跟着他等着他,等到合适的机会一击毙命。
那如何克服傲慢呢?读书或许是克服傲慢成本最低的方式,书中的大千世界万千景象总会让你产生一种自己还很无知的感受,不断的把自己从无所不知的自恋状态拉回到我还需要学习的谦逊状态。
正如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本身对我就是一次提醒,拒绝傲慢时刻保持谦虚,即使我们知道一些事情。何况,我们也仅仅只是知道一些事情而已。
或许人类之所以是人类,其原因就在于人类永远无法像上帝一样全知全善全能,人类永远有其自身的局限,困境,迷茫,挣扎,欲望,罪恶,丑陋,欺骗,贪婪,无知,虚伪,怯懦,自大,狂妄,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