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名人说过,为人处世,以“不得罪人”为第一要义。
可以跟别人关系一般,可以跟别人持不同的意见,可以跟别人保持距离,但一定不能得罪人,更不能让别人成为自己的敌人。
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强。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就茫然无知跟别人结怨。结果,不过是深陷于“是非争斗”的漩涡中罢了。
人们都知道跟别人结怨不好,可为什么还会跟别人结怨呢?就一个原因,自身的一举一动,犯了“人情世故”的大忌。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可以讨厌人情世故,但一定要了解人情世故。否则,容易碰钉子。
低层次的人,总做这些糊涂事,难怪会得罪人。要留心了。
一、管了别人的闲事。
你看到别人做得不对,就管了别人的闲事,谁知道别人并没有感激你,还仇视你,把你当成了敌人。
对此,你不理解,我也是好心,为什么他会仇视我呢?因为盲目的多管闲事,等于侵犯别人的底线,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和反抗。
反过来也是如此,你也不希望别人管你的闲事。你这么想,别人也是这么想。就注定,多管闲事的人,没有什么好下场。
比如说,在职场中,同事认为要这么做,你觉得这样做不对,就跟他吵了起来。不曾想,你越是跟他吵,他越是对你充满怒气和怨恨。
要知道,在人情社会,别人跟你说“我觉得如何如何”,深层意思是,希望你能称赞他的观点。倘若你还挑刺,就等于在别人的雷区跳舞。
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要有一个度。在这年头,说错话,管错事,分分钟牵连一家老小。
二、缺乏察言观色的智慧。
在单位,有一种人升得最快,懂得察言观色的人。而不懂察言观色,就容易处于底层。
有一个例子。唐代中期的安禄山,原本是最底层的胡人,按道理说,哪怕他再有本事,也到不了高位。但他改变了这个现状,为什么?因为他懂得察言观色。
有一次,唐明皇李隆基问安禄山,我很好奇,你肚子那么大,里边装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呢?
如果你听到这番话,那你绝对会很生气。可安禄山情商很高,他回答:陛下,我肚子那么大,里边装的都是对您的忠心。
就是这番话,打消了唐明皇李隆基的顾虑,同时也安了李隆基的心。所以,当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的时候,唐明皇还直言不可能。
所有的察言观色,都只有两个目的。首先,明哲保身;其次,不得罪人。既能保全自己,也能让别人安心,一箭双雕。
三、看破,却说破了,麻烦很多。
人生在世,能看破某些问题,这是个人的本事,但能不能守得住,不说出来,考验的就是个人的智慧了。
一代枭雄曹操,在晚年的时候,疑心特别重,动不动就杀人。谋士贾诩看透了曹操的心思、嘴脸,所以他选择谨小慎微做人。
有一次,曹操问贾诩,文和(贾诩的字),你认为,孤该立谁为世子呢?你大胆说,孤不会怪罪你。
贾诩没有回应,一直低着头。曹操有点不耐烦了,继续追问,你怎么不回答孤的问题?贾诩缓缓抬头,回应,我一直在想袁绍父子的事。
曹操一听,立马就懂了(袁绍因为不立长子,而导致内斗,最后基业败亡)。曹操体谅贾诩,也知道他谨小慎微,就厚待他,让他世代荣华富贵。
聪明人说话,要么旁敲侧击,要么装糊涂,要么委婉暗示,但绝对不会说破。说破,等于成了人情社会的“出头鸟”,免不了被“枪打”的命运。
四、表现得太突出,会被人整。
有一个残酷的现实,人害人,人整人,这都是永恒不变的人性。无论人之素质有多高,都会相互伤害。
问题就来了,人们第一时间会害什么人,会整什么人呢?毫无疑问,表现得太突出的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对此,杨绛先生说过:“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
过分突出,光芒耀眼,会招惹来别人的羡慕嫉妒恨。因为人之天性,终究是“见不得人好”的。笑人无,恨人有,这是常态。
既然过分突出不好,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就两个字,藏拙。表面上要愚鲁,头脑却要十分清醒。这就是所谓的“大智若愚”。
从古至今,锋芒毕露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胡雪岩如此,某商业帝国的大佬也是如此。低调点,闷声发财,才是真相。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