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时尚已流行百年。
她紧贴青年一路招摇一路风骚。
今天,逛街吃饭看电影成为年轻人恋爱标准流程。
谁曾想,这个年轻化的时尚曾经寄身茶馆⋯⋯
一百年前的社交中心不是网络而是茶馆。
咸丰同治间,奉天城茶馆突然间灿烂生长。
茶馆分野为清茶馆和花茶馆,前者纯喝茶,后者边喝茶边看综艺。
花茶馆的娱乐夜生活有评书、女子莲花落、大鼓、二人转和相声。
奉天城CBD的鼓楼大街天乐园是让人心旌摇荡的戏园子。
名茶馆还有同治年开于小南门里的项茶馆;光绪年开于小东边门的顾茶馆。
之后小北关于茶馆,大东门魁胜轩和永远茶馆,中街铜行胡同贾茶馆,大南关瑞新发还有宣统年开于小西关福盛轩⋯⋯个个灯红戏舞。
天生逐利的资本永远都会先触摸人性的软肋。
“东省歌舞冠冕天下,方其盛时,资本家咸投资以营剧场,楼榭崔峨,笙歌喧咽者相望”。
一时间,茶园剧场风靡,奉天“戏园之多与天津相等,为京师所弗及”。
1907年至1910年新开业的剧场茶园有小西关长发园冠名俱乐部。
新发园又称全盛茶园,盘踞城北空前胡同。
萃芳楼在鼓楼南街,小北门里聚宾楼喊作会仙茶园。
福德楼也叫鸣盛茶园在平康里之东,与第一楼相毗邻;
第一楼即是广庆茶园建于1907年建,仿洋派营建;
咏仙楼初名大观楼在城之南隅;
茶楼规模从百座到四百座,是需求更是生意所在。
二十余处新茶楼自然将奉天城装点得如天上人间。
其中萃芳楼建于1908年,后改称庆丰茶园;民国后改为卿鸣大舞台;后改辽宁大舞台现为刘老根大舞台。
清末民初西风东渐,奉天各大演艺茶馆得风气之先。
清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初五(1907年8月13日),小西关长发园引入了电影。
每天两场晚场是八点,票价按座位分三角二角一角三档。
与今天影院不同,那时茶楼女士绝少抛头露脸。
茶馆是中国已存千年的古老行当。
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茶馆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序幕。
于是,“电光戏”“影戏”“活动写真”纷纷入境抢占中华各地茶楼。
沈阳最早的电影是日俄商人带来的。
1904年小北关天后宫前路东的聚丰粮栈,临时搭设席棚放映电影。两部影片竟然放映了一个多月。
1906年12月10日,《盛京时报》以“活动影戏可观”为题,报道了最初放映电影的情况。
在大南门里东胡同内空场,日本人搭设席棚,放映只能看到人物活动,而听不到声音的“活动影戏”。
露天放映显然拉低了时尚的身价,而兼为剧场的茶楼便成为不二之选。
然而这个洋玩意儿并未改变业已千年的社会习惯。
男权社会的公共活动是拒绝女性参与的。
奉天即使曲艺女伶登台也是1906年以后才允许的事。
大清世道男女有別,这块顽冰裂缝是历史的一大步。
至于女宾坐进电影院那是民国以后的风景。
1907年1月23日,日本人放“日俄战争活动影戏,大人入场费二角,孩童及兵丁学生等均收一角。”
宣传说电戏“实今古未有之奇”,实是日本絮絮叨叨的重复教化。
有人可能以为这二角钱好便宜呀!
实际上清末奉天二角钱可买十个包子。
这差不多是穷人的二顿饭钱。
但这还不算是贵的,一场电影有时竟花普通人六分之一的工资。
清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十八日,西关日本领事馆前展览会院内电戏,
票价红票两元绿票一元白票半圆。
这么贵的票价多是慈善招待性质的赠票。
因为这个电影放映者为日商东饭塚工程局。
这家日本公司专在奉承揽工程,中街路面就是该公司所施建。
电影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表演等艺术为一体的魔法。
她的时尚形态被用来表达不同的诉求。
电影嫁茶馆模式在中国落地,风靡一时。
虽然我们尚不清楚电影进入沈阳详细的途径。
现存史料基本呈现来源为上海、哈尔滨俄国人以及日本。
作为文化舶来品,她一进门就看中娱乐休闲社交中心的茶馆。
清末《盛京时报》能看到大量会仙茶楼登载放电影的消息。
1909年5月,日本人“由上海购到革命电影片若干,于本月七号起在小北门里会仙茶园开演南京战争事迹”。
同年9月,会仙茶园又引进日本新的电影放映技术。
电戏“与先来大不相同,影光一丈五尺,最亮最新长尺大片”。
如同大屏电视机亮度的飞跃,明显是新放映技术产物。
1913年1月,会仙茶园又从哈尔滨请到俄国人放映电影。
虽不能断言会仙是奉天最早的影院,其至少已领风气之先。
1913年4月,日本人白田秀也在大西关平康里的“第一楼”放映电影。
1913年5月俄国人布杂洛又在平康里鸣盛茶园放映电影。
此外在庆丰茶园(今大舞台)、丹桂茶园(今小南门)、天仙茶园(今小北关)等茶馆都放电影。
此时电影成了奉天文化消费中最时髦的存在。
无声的风光片、时事片及滑稽片如同餐桌上的菜肴,虽登堂室仍然是社交空间的佐料。
而对于各国驻奉的领事而言,电影也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1908年奉天商埠地开放后,美日俄法等国领馆纷纷迁入,在三经街二纬路一带形成了领事馆区。
国外的大公司和商号纷至沓来、云集于此。
几家领事馆建的“六国会馆”有专门舞厅、电影院。
这是领事们为自己享受的专门影院。
电影文明大潮浩浩荡荡呼啸汹涌。
大清在倒台前尚不知世界大势,尚想膛臂挡车。
1911年出台《取缔章程》和《取缔影戏场条例》,细列限禁电影规定。
一面世即成废纸,时代变了大清亡了。
电光影戏、电光戏,活动写真⋯⋯全国叫得更欢,来区别以前的幻灯。
宣统二年(1910)日本人已在今沈阳太原街、十间房建专门影院。
这里是满铁附属地或日侨聚居地,影院名子叫奉天馆、弥生座和奉天座等,专门服务日本人。
奉天座(奉天剧场)是沈阳影院中历史最就久的,其地先后建富士映画馆及民族电影院。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越来越多奉天投资者兴建影院。
中山大戏院(中央大舞台)是东北最大的戏院之一,曾与大观茶园、共益舞台并称北市场的三大剧场。
1929年,有声电影进入沈阳,电影也已几年前与茶楼作挥袖之别:轻轻地走,正如轻轻地来⋯⋯
十年一梦,茶楼传统演艺方式已难合电影专业轨道。
此时,美国有声进口片,后来国产片《啼笑因缘》都引起轰动。
前者是因全新洋派,后者是因女一号胡蝶引发的全国公案。
1931 年《啼笑姻缘》在北京摄时正值九·一八事变。
东三省一失举国震惊,舆论哗然。
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在报端上发诗《哀沈阳》:“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
坊间谣传事变之夜张学良正和胡蝶对舞于天国饭店。
其实,“九一八”当晚,张学良在中和戏院观看为辽西举行的赈灾义演。现场还有英国公使及张的参谋何世礼与他的父亲富商何东。
那一夜之后奉天电影沦入伪满时代。
此后掺杂传言的《啼笑姻缘》在沈阳大卖,让奉人五味杂陈。
胡蝶的回忆录说:事变那夜她根本不在北平,她是“回到上海才知道有这么一段公案的。”
一部电影关联历史大事件此奉天电影之奇。
光影波涛里的世界好像从未离国人如此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