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丰富情绪记忆
1.情绪记忆愈广泛,内在的创造的材料就愈丰富。
为那情绪记忆的丰富起见,有必要去区别出某些它的特性,它的威力,它的坚实,它所保持的物质的性质,这些事情影响我们在剧场上的实际工作之限度。
我们全部的创造经验的生动和完满,是与我们记忆的威力,锐敏和正确成正比例的。
要是它是薄弱的,那它激起的情感就是病态的、捉摸不定的、淡薄的。它们在舞台上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们不会传到脚光外面去。
2.情绪记忆上的威力的程度是有许多种的。
它的效果和联合都是不同的。
(1)当众受辱,被打耳光
那内在的激动如此之大,以致它抹去了这个粗暴的事件之一切细节。
不过某种不重要的事情也会立刻复活那侮辱的记忆,那情绪会以双倍的强烈回复到心里,你的脸会发红,或你会变色,你的心会跳起来。
要是你具有这样锋利而易激起的情绪的材料,你会觉得容易把它移到舞台上去,表演一个类似你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之场面,这种经验留给你那样激动的一种印象。
做这事,你不需要任何技术,它会自己表演出来,因为“自然”会帮助你。
(2)爱子过世的主人
朋友问主人爱子的健康,引发主人强烈的情感。
在这种情况中,这些感觉并没有抹去一切附从于那事件的细节,朋友不仅对于他的感情保持着一种准确的记忆,并且还记得那事情本身,及它发生于其中的清境。
在那实在薄弱的情绪记忆之情况中,那心理技术的工作是广泛而又复杂的。
在这一种记忆形式的多方面的形态有一种别样的,演员认识它是有好处的。
二、情绪记忆的类型
1.理想类型
一种能把其最初的遭遇在一切准确的细节上保持并重产出那些印象,它们可以复活起来,正如它们真实地被体验过那样。
然而果真是这种情况的话,我们的神经系统如何能在一切原来的极写实的细节中来忍受那些恐怖的情形的复演,人类的本性是不能忍受这事得。
2.变化类型
幸好实际情形是发生在一种相异的方式中。
我们那些情绪记忆并不是“现实”的准确的抄袭——
(1)有些是偶然比原来的更生动的,不过它们常是少有这样的,
(2)有时从前接收到的印象继续生活在我们身上,萌长着,变得更为深入。它们甚至刺激起新的过程,充实那些未完成的细节,或者另外启发着完全新的东西。
在一种这类的情况中,一个人是能在一种危险的情势中完全平静地度过来,直待他随后记起这种危险时就晕过去了。
这就是记忆的威力在那原来的遭遇上增长起来的一种例证,是从前获得的印象之继续生长的例证。
(3)现在那里还保存着——除了这些记忆的威力和紧张性之外——这些记忆的性质。
假使你不是身受某种遭遇的本人,而只是一种旁观者。你自己当众受辱同你切身经验到一种深刻的窘迫的感觉,是一回事,看见另外某人遭遇到那种事情,为之不安,处于左袒那侵犯者或它的受辱者,这又是另一回事。
自然没有理由来说旁观者不应经验着那些很强烈的情绪。他甚至可以比那些当事者还更锐敏地感觉那事件。不过这不是我现时所感兴趣的。我现在所要指出的是他们的感情是不相同的。
(4)还有另一种可能性——个人可以不是参与某一事件的本人或旁观者。
他也许不过是听到或读到它。就是这样也不会阻止他接收那些深刻有力的印象,这种情形完全就要看那写作者或讲述者的想象力,也要看那读者和听者的想象力。
同样,一个读者或听者的情绪,在这样一种事件上,是异于一个旁观者或本人的那些情绪的。
三、情绪记忆的处理
处理情绪记忆,调整它来适应他所描绘的人物的需要。
1.转变自己的情绪记忆
你是目击人,记忆中留下强烈的迹印。
√ 表演目击者的角色,更容易重新产出那些情感。
√ 表演受辱者,如何使你作为一个目击者所经验到的情绪以适用到那受辱者的角色上?
当事人感觉着那侮辱;目击者只能有同情的情感,不过同情是可以转变成直接的反应的。这正是当我们致力于一种角色时所遇到的情形。这种由人类的同情转变成那角色本人的现实感情,常常自发地发生出来。
演员对那剧中人的情境感觉得如此锐敏,对它的反应是如此主动,以致他实际把他自己放在那个人的地位上了。
从目击者的情绪到当事人的情绪间的转变,形成得那样完满,以致所包含的那些感情的力量和性质并为减少。
2.运用别人的情绪记忆
我们不仅运用我们自己过去的情绪,作为创造的材料,我们还运用我们同情了别人的情绪之感情呢。
要我们具备我们自己的充足的情绪材料,来供给我们在舞台上的一生中所将派演的一切角色的需要,是绝不可能的。
然而我们仍不得不使这些事情活现在舞台上。所以我们必定要研究其他的人,要尽我们所能地在情绪上去接近他们,直到那对他们的同情转变成我们自己的感情。
启示:
在开年会,准备明天汇报的PPT,先预留后续补充吧。
喜马拉雅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