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不信俗语,大了后走南闯北,经事越多,越觉得民间俗语就是无数人生的总结,就像腊肉,越嚼越有味。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本是古语经典,但被老百姓反复念叨,也就成了民间俗语。这也是我现在最喜欢的一句。
天下万物相生相克,错综复杂。但是,却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有故事皆有前因,所有偶然皆有必然性。唯一存在的差别是因果联系的紧密程度与时间跨度,或者说是认知盲区影响到大众的见闻,有时候可能看不到明确的因果。就像安全管理里面有一个海因里希法则,说是300个隐患中就会有29个轻微事故,29个轻微事故中就会有一个伤亡事故。也就是说,你看到的习惯性违章或者隐患,你当时可能觉得不会有什么事情,但实际上只是因为你看到的是量变,没有洞见到本质。
蝴蝶每一次主动煽动翅膀都有可能带来微风习习。你的每一次人生参与都会产生反应,只是大小不同。但不是每一次的主动行为都会迎来回应,比如你用小树枝逗一条脾气好的小狗,可能它不会搭理你。但是你要是总是逗它,它不高兴,你还逗,就可能在你不经意间咬你一口。也就是说你的每一次主动行为都会积累能量,当能量积累在一定档口就会有变化,有回应。
而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更是应该可以超脱一些,看得更远一些。你把过程关注好,你把每一次尝试的机会把握好,你把每一根稻草像救命绳子一样抓住。那么,你的人生必将开挂,东边不亮西边亮。即使上帝给你关上了北边的窗户,也必将给你打开南边的窗户。再后退一步看,即使不给你打开一扇窗,也会给你后代留下福荫。
《士兵突击》里主人公许三多在草原五班的情景,主动修路的选择带来精彩的人生;《官路风流》里的主人公侯卫东在上青林里修路结缘的人生起伏,在举手之劳帮助铁瑞英后的他乡助手,哪一个巅峰不是在平凡岁月中的主动积极?哪一次行好事,可以预知前程?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往往只能看到别人辉煌的“前程”,可曾知道“前程”背后的“好事”?
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酸爽就会理解事物背后的逻辑。人生本不长,过程的丰富程度决定着人生的厚度。而这个厚度不是自己想象而来,而是一猛子扎下去不回头的毅力去追寻每一个可能,是无数次的尝试付出而在不经意间的开花结果。即使不开花结果,过程的努力尝试激起的波澜壮阔也值得骄傲。
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再短的绽放也是精彩,再短的故事也会有悬念。人生若有情怀,若有信仰,便自我驱动,自我循环,活出的必是厚重。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前程”,而在你是否但行“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