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自己的考博专业课经验分享。初试总成绩229分,其中英语70分,两门专业课共计159分。一科81分,一科78分。对自己来说,算是一个比较满意的分数了。
我是偏人文社科方向的专业,考试时报考了三个学校,其中只有一个学校明确给出了参考书目,另外两个没有。没有参考书目就意味着考试的复习范围很大,有多大呢,基本上大学四年的专业课都属于复习内容。但是毕竟有所侧重,也没有办法全部复习到。好在文科生有一个优点就是,给我一个题目,我可以还您满满几大页的“废话”(即使我不理解题目)。
但即使是在说废话,也是建立在对专业基础知识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这种感觉就像硕士毕业答辩的时候,针对专家提出的问题,你能立刻做出回答来。所以即使没有给定参考书目,我还是确定了如下的复习计划:
第一:首先选定了几本权威参考书目:何为权威,看作者,看出版社,作者是不是本专业的大牛,出版社够不够好。等等,在反复比较后,我初步确定了四本书。
第二:制定详细复习计划:我有四本书,所以数了一下一共有多少章,其中重要章节有几章,截止到考试前有几个月,计划复习几遍,我一般是第一遍以了解为主,主要是勾画重点概念和理论,弄清课本框架和内容,花费时间较少,第二遍是重点掌握,确保看过的就要会要记住,花费时间较多,第三遍是查漏补缺,在全部深入复习完一遍后,重新过一遍课本,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遗漏了或者掌握的不够好,加深印象,对已经掌握的再温习一遍。
第三:除了参考书之外,作为一名研究生,还应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研究进展,所以,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本专业权威期刊,定期看一看近期发表的文章,看看最新关注热点是什么,可尝试将这些研究与课本上的知识点来思考,是如何活学活用的。此外,对于自己报考学校和导师的文献也应重点看一看,因为专业课一般是导师出题,为了考察学生的科研能力,也为了学生能够尽快跟上自己的研究,很多导师会选择跟自己的研究相关的方向出题或者结合最新的研究热点出题,而报考学校其他导师的研究也很重要,因为其他导师也会参与出题的。具体可以从知网等地方下载导师或导师指导的学生发表的文章,在学校主页导师简介等地方查导师最近几年主持的基金课题等。文献的时间以3-5年内为宜。
第四:向师兄师姐们咨询往届考试经验,比如考试题型,考试方式,参考书目等,他们的实战经验会让你的复习目标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在他们已经发表的文献里,可以找到邮箱等信息,或者拜托那个学校认识的同学去打听等等。这个时候只能脸皮厚一点了。毕竟导师已经联系到了,害怕联系不到师兄师姐吗?我那时候是拜见了导师之后,走的时候,导师突然说,他的学生就在隔壁办公室,我可以去聊聊。我当时觉得很不好意思,但是想想如果考上了,我们就会很熟,如果考不上,他们也不会记得我,就厚着脸皮敲开门找几个师姐问了问。果然对自己的帮助很大,他们告诉了我考试题型、重点复习方向等内容。
第五:我在复习最后半个月里总结出 了一个很厉害的法宝,这个主要适合人文社科类,且考试题型以简答论述题为主的童鞋。我的专业课考试基本是4-8道论述题。而我根本不知道这样几道题要怎么答3个小时还要得高分,后来,我将参考书每一章后面的课后思考题,汇总到一起,按照考试的要求开始答,梳理答题思路和主要答题点,在一张A4纸上答一道题,然后,在百度和知网等地方搜这个知识点或论文,看看自己的回答有哪些遗漏,有哪些话想说而不知道怎么表达,别人是如何表达的,如何答的更专业更“好看”,将这些补充点以红笔加进去。经过这样一遍思路的梳理和补充,自己的回答就由5分提升到10分了,同时也是将自己没有记住的知识点进一步加深了印象。当然,在刚开始的时候是很痛苦,感觉每个问题都很难,而自己只能回答两三点,经过半个月这样的思路的锤炼,到后面的时候,我基本已经说的看起来很像那么回事了。
最后,想要说的是,考博的专业课考察,更多的是考察自己对这个专业的知识的理解深度和思维,而不像高中本科期末等考试,考的是较为浅显的基础的死知识。所以,一定要不断注重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科素质的提升。
关于考研考博有任何困惑,欢迎来找我聊聊天,我可以做你的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