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很喜欢夜游。
如果在北方,就只在短暂春秋两季,薄衫适合行走,鞋子也轻便,夜风总能调节浑身不满的躁动。听着歌也不管步子,在黑暗里像是个没姿态的蠢皮囊,毫不在乎形象。
怪开心的。
见过半夜撒酒疯的。见过豪车非要拉着姑娘走,嚷嚷着“我不是坏人”的。但这几年见得最多的总是便利店里戴着头盔的送餐员。
时代悄然啊,我只能用眼睛见证,身体力行地走,但始终没有那么深的参与。
今年绕着住所两公里绕圈,发现以前的一片杂乱区域被收拾干净,摆上了小区器材。单杠。踩踏。长椅。
夜里没人,我一个人守着一大堆玩具吭哧吭哧转悠着,松松腿脚,转着圈,被四周的房屋包裹,而天空高远。
不想回家不是没有家,只是总觉得世界是个被盖上盖的盒子,有时候想找个被打开的盖儿,坐井观天看一眼深邃的尽头,告诉自己还有无尽可能吧。
夜游的时候还要听着歌。保持着被音乐湮灭,多少会觉得和世界有些疏离。
某个夜晚一回眸,怀疑自己还站在几年前校园的体育场旁边,两岸椰子树大榕树,无灯的神庙旁,骑着摩托车言语轻薄的当地人绝尘而去,你和危险擦肩,却胆大妄为不以为意。那时候也是黑暗的夜晚,我趿着拖鞋跟着导航走了一条没走过的夜路,把乌布的小街小巷摸了个遍,却全然忘了自己在黑暗里,以为向前走就行。
那个回眸的瞬间,看着夜风阵阵随之共鸣的头顶绿荫,才明白夜游之所以是我生活的常态,原来是有暗喻的。
——因为看着远方一束摩托车光的去向,就判断出一条隐约的路径,拼凑出一副脑海里的地图,就这么走了过去,靠着身体力行的感知把未知世界的地图在脑海里都勾勒下来。
那是我,那是我啊。
莽撞地想拥抱一个世界,尽力的探索,一方面为了出逃、一方面为了不将自己锁成困兽。
无助的淌过,试图拓展开边界,对危险的视而不见,靠着一点点的幸运走到拐角挣扎着呼吸。
但比起在白天面对太阳的,依然更亲近黑暗,只有躲藏着才能释放所有的触觉,悄悄地体味人间喜怒哀乐。
胆小懦弱与任性妄为的莽撞要披着面纱才能一起释放,宁愿自负又求生欲极强的试图突破,这些东西都是搅拌在我的夜游里的元素。
——他们既是躲藏,也是寻找。
希望黑暗更漫长,世界再宽广,给我寻找的缓冲地带更长,让我把眼泪抹光再悄悄走到白昼底下,表演那个似乎是面带笑脸的人。
而我把灵魂都藏在黑夜里了。
原来每条夜游的街道和漫无目的游走,都是我让自己更加冷情凉薄所做的演练。
晚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