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卫视《绝对有戏》是档叫戏迷绝对喜欢的栏目,陈晨、小路主持,屏幕传播在京津冀乃至河南、山西、东北一些戏迷所在的地方,而且深得老百姓喜欢。
这档栏目,几年下来,诸种大赛红红火火,主持得好,到场专家、评委又相当、相当的卖力 ,参赛选手,几年下来,更是名票云集,京、评、梆、豫、晋,三下锅,甚至是地方戏多下锅同台,精彩不断,叫观众和戏碰出了艺术火花,也叫选手跟名家、名角真真正正碰出了戏的声、腔、韵。好多次,台上的选手和台下的观众 ,都被到场专家身形示范的传承精神感动落泪。
这档栏目,几年下来,诸种大赛红红火火,主持得好,到场专家、评委又相当、相当的卖力
老演员齐花坦、张慧云、巴玉玲、田春鸟、雷宝春等一些老戏骨和目前活跃在京津冀的舞台上(得过梅花奖、文华奖、正是一个戏曲演员好年华)的王英会、王少华、许荷英、彭蕙蘅、张秋玲、吴桂云,跟舞台上的计晨、裴君格、徐彦卿、王广乐、张国利、刘君芳、侯巧芬这些年轻的一大波选手,再加上河北板胡演奏第一人李德全满堂帅气的演奏,那真叫一个情交融呀,这满心、满腹、满腔、满场,可都是戏啊!
我这么说,这么大受感动地回味曾经这么多年看这档节目的此情此境,是真真正正的感念这些人身上的艺术精神,更叹服于这群人为戏而真交托,于戏又真舍我的心。
梨园行当,生旦净末丑,转身走进人民的文艺工作者行列,戏曲今生的路上也是坎坎坷坷。然在当今,数遍诸种艺术国粹行当,也只有在戏曲梨园行当传得是老祖宗几百年来代代传习的真玩艺儿,也只有在他们的手眼身法当中,把当今还在的有着梨园舞台程式的精粹的戏骨种芽,播撒在一代代年轻人的心里。
这些人身为戏、心在戏、情言戏,叫人肃然起敬。因此,我这么多年来关注于河北卫视的这档栏目,关注于这些选手成长,更是叹服于京津冀梨园行老戏骨对这些人的倾力栽培。
梨园曲艺行拜师学艺,师父二字分量不轻,真得不轻!都得当得起,都得经受得住师徒一场的修行。《绝对有戏》这些年历届的十大名票、金牌选手们,和栽培这些民间的票友们的老戏骨们,这些人绝对当得起师父、徒儿一场,又绝对经得起一台好戏的真衡量。
有一天,我看见微信群里一群戏迷朋友在分享一组视频,我看见我们亲爱的老戏骨张慧云与我们亲爱的吴桂云老师热情拥抱,原来是吴桂云老师拜张慧云老师为师,这些人鼓掌兼职要惊呼起来,
生而为戏,学到老,学到把戏、把玩艺咬到嘴里,记在心里。一个称职的戏曲人,你站在台上成票、当角儿的一个“学”字里,得吃多大的苦,付出多少常人不能付出的用心。老戏骨张慧云和吴桂云老师也是用他们的身心垂范告诉大家,身为戏,你就得真好学,用真功,这就是大艺大德。那一刻,对戏迷、对于真爱戏的票友来说,这是多大鼓舞啊!
很多时候,我常常是看完陈晨、小路的一场赛事主持,意犹未尽当中很是这一番感慨。于我,我仅仅是个戏迷,于戏,我只是个不会唱、不懂腔、板,只是个痴痴看戏的人,我何至于看出这么多、这么大的感动来呢?
我感慨于艺术圈的其他领域,想到当今的文学场上,没错,我们有鲁院,有文学院,然正宗的文学老炮们,起步打拼的路上是无缘于文学场上这么高大上的地方。面对民间成千上万的文学老炮们,他们有他们《绝对有戏》舞台吗?没错,目前,文学场上,基本上差不多是县有县刊、市有市刊、省、国,就别说了,国家级文学刊物一大堆,但问题是这些杂志跟民间文学老炮们、于他们文学长进路上所需的授受相传又有多少臭味相投呢?
老实说,衙门化的作协、文联组织离民间文学老炮们的距离还是挺远,不够亲和的,没错,很多地方,文联、作协做了很多的实事儿,可你看场上的动静,这些地方是离脂粉气近,离文学的真精神远,营造的是官场做事儿的“场次”,悖离的是文学上的真正传、帮、带。
我惊诧于身边文学老炮很当事儿的说我师父云云,这说明啥,说明文学界的拜师也是大有市场的,也是很得文学老炮们的迫切认同的,文学场上,我师父云云,我师父云云云云,问题是,师父给了你些啥?师徒之间,做了哪些经得起笔墨文章考验的东西。真正传习上得了师父多少文学上的笔墨功夫呢?师父当得起师父,徒弟称得上徒弟吗?恐怕都得掂量掂量。
我觉得这事儿,当今大小文学衙门,都应该从这一现象沉思,没错,民间的文学老炮们也的确是非常迫切的需要师父的,相信大多数人也愿意在师父门下学点真东西,可现在做师父的文学大师(权且称其大师,还没听到那个文友说我师父是铁凝、是贾平凹,顶多也是正在混一流作家的人吧)们,你真给徒弟上课吗?你真指导过徒弟读多少书了?恐怕连徒弟都呵呵,传给徒弟的也只是文学场上的习气和流俗。
有句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而这极有可能被这样的师徒所颠覆,师父成了带进文学“道上”的人,徒弟成了明白“道上”规矩的人。想想:这师父也就成了文学这块道场上有靠的干爹。可以说,当今文学场上多少流弊就是这些带上道的师父弄出来的,假如文学场上也存在贿赂的话,这些贿赂行为有没有背后的师父支招呢?
曲艺梨园行拜师父,也真认干爹。新凤霞就拜了齐白石,他是让干爹真真正正得看女性真美的干闺女,她是叫干爹齐白石教出梨园行大笔墨的新凤霞,你能说戏台上的新凤霞能没白石老人的笔墨风骨。你敢说德云社的郭德纲、岳云鹏省上没有艺术上悲天悯地的师徒传承?
实在说,我们的文学离人民、离老百姓是太远了。所以说,文学场上,要警醒于这样的现象,也应该转化文学场上这支本来挺积极的力量,叫文学老炮们的拜师学习,多些梨园行里你能真学,我就敢真教,把我的经验、所得,统统都给你!这才是真作家成就文学真精神的情怀,如此,岂不是少些师徒蝇营狗苟的“绯闻”,如是,简直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