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地方,之前因为叫停了所有非标的募集,只出不进后,过了10个月后吧,然后该地遇到了技术性的延期。
延期后,采取的措施是降息展期,展期期间不断地陆续兑付本金。
出风险前整个非标的存量规模大概在50亿左右,还了不到一年后,整个非标大概还剩35亿左右。
该地大区域今年拿到的化债额度资金很小。
该大区域明年能拿到的化债额度,能远远比今年多。
今年还掉的15个亿,有一半以上是市里面拨的资金,其它的是地方上自筹的资金。
如果是照今年的化债速度,剩下所有的非标,估计还需要3年左右,就能全部化完。
更早期时,我们也遇到过一个技术性延期的区域,但别人恢复得很快。最长的时候,估计也就延了半年左右,然后就恢复正常了,目前那个区域我看也是正常的。
不过那是个很普通的小区域,它的非标存量规模也要小得多,所以恢复起来更快。
有时候非标就这样,如果一个小地方不缺钱,它也不会用您的非标资金。
如果所有的地方都不缺钱了,您想买非标也还买不到了,适当的允许部分地方缺钱,又适当的允许极个别的地方出现延期,这种均衡的状态,对投资人来说才是最有利的。
如果完全没风险了,那将无非标可买,或者收益率低到会非常接近存款利率,如果真到了那个极端,实际上也没啥买的价值了。
北方之前也有不止一个地方的非标有延期的,一般也不会拖太久就能解决掉,尤其是非标规模越小的地方。
葱省非标主要还是当年进的人太多了,尤其是当年绵羊省大幅降息后,一大波的沿海资金,当时主要就涌进了葱省,还有一小部分涌进了内地,当时大多数人误以为葱省会跟绵羊省一样,都是沿海的大省,信用比较高,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非标也不是不能玩,仅仅是成本不能定太高了,尽量把成本定低点,自然而然的就能赶走大多数人,因为人性毕竟都是贪婪的,大多数人都还是喜欢收益高点的。
把成本控制到低一点,去的人自然就少了,规模被严格控制后,到期时,无论是否再继续发非标,它还债的压力都会小得多。
我是大佛,持证理财规划师,拥有基金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证券投资顾问从业资格,著有《投资理财实战:财商思维与资产组合配置策略》一书,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