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可能都面临着选择,从本质上讲,人生即一连串的选择构成的生动的画面。选择具有不可逆性。为了能够慎重的选择,尽量保证每次选择都是更好的,我们应该明白下面这些:
1、发现你的终极目标,以此作为选择标准;标准越高,格局越高,选择越好。
每个人心中都有渴望,哪怕是那么的渺小或者遥不可及。这个内心的渴望就是我们的最高目标,最高目标不是可以度量且数量追求最大化的目标,而是使得自己人生变得有意义、有价值的目标。注意,有些内心的可能在外表上被量化了,但实际上却是人生目标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比如,有些人的目标是有千万身家,但这个千万身家下面,隐含着对于人生富足、安全、享乐的渴望。千万身家其实是这个目标的一个侧面而已。
采铜将人的格局分为四种,零度格局的是盲众,看不见任何事情,基本没有目标或者追随潮流。一度格局是逐利者,只看见自己,只在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二度格局是理念人,他们是为理念而生的人,如许多的革命先辈。三度格局是至善之人,以增进人类福祉为最高目标。如史怀哲、甘地等。
二度、三度格局离我们实在太过遥远,大部分人应该是介于零度和一度格局之间的半度格局。即大部分情况下人云亦云,偶尔情况下才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所坚持。但即使这偶尔的坚持,已经能够对自己、家庭、社会有所贡献。
如果无法知道自己的终极目标,可以回顾一周做过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激动万分或者沉浸在深深的喜悦、内心的充盈或者平静等等。时间跨度可以拉的更长,比如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这些事情给你带来的感受,可能就是你内心深处渴望的东西。
这是一个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有趣的过程,意义不亚于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
2、探索思维中隐含的假设,发现更多的可能(两难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选择)
当陷入困局时,限制我们的除了客观条件外,往往还有我们的过去的经历、经验、思维方式、习惯,这些东西会在我们思考的时候会自动植入隐含假设,从而限制我们的思考的角度和范围。最可怕的地方是你并没有发现,但它们却时刻存在并发挥和影响力。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步骤:
1)找出潜意识的隐含假设;
2)分析隐含假设是否合理,并进行校正;
3)形成新的思维框架,思考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一般来说,有四种比较普遍的隐含假设:
1)赛道假设:只能在原有的轨迹上发展。比如某专业毕业的就必须“专业对口”
2)低关联假设:认为人生只能是翻书式的、断片发展;经常会出现的“我不懂这块儿”的低关联假设;
3)僵固型心智:用固定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能力,凡事就对自己说,我智商不足、天赋不够,然后心安理得。“我不行”观念深深扎根。
4)零和博弈:倾向于从别人那里攫取利益,而不会构建双赢的方案。
构建新的思维框架,可以有效地解决无法选择的问题。
1)目标悬置:即目标不是按照串行、并行的方式,而是A目标进行到一定阶段,悬置A的同时开始B目标,完成B目标后再重启A或者开启C目标。比如现在年轻人流行的工作—辞职——旅游——求职——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目标选择思维方式。这同样的在一个职业上干一辈子的思维大相径庭,但同时也开启了一个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2)能力嫁接:将A能力和B事情结合,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有些能力往往在潜移默化的为你现在的事情提供帮助,只不过没有那么显性而已。工作和爱好并非不可调和,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两者的潜在联系而已。只能说,你的能力,绝对超乎你想象。
3)特性改造:
- 改造工作:将工作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工作上有很多值得挑战、学习的地方,比如可以将番茄工作法应用到日常工作中,通过工作建立人脉联系为后续创业打下基础。如何管理领导期望、改善同事关系等。或者将自己绘画的能力展示出来做问题分析甚至是PPT材料。这些都可以让工作成为单纯的完成任务变成了一个个新的挑战的完成或者一个个技能的实践。
- 改造爱好:将消费型兴趣改造为生产型兴趣,可以让爱好更加持久和有价值,甚至最终变成自己的事业。对于爱好,大部分人都停留在消费这个层面。比如跑步,我需要购买大量的准备,最起码一双好的跑鞋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除了买跑鞋,还会关注跑鞋的各项参数、跑鞋的选择方法以及流行跑鞋的动向,渐渐成为行业的“大咖”,这就完成了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过渡。其他爱好亦然。
3、选择太多怎么办,选择困难症的神器
精细化思考可以有效解决选择太多而无法选择的问题。具体的方法是把选择要考虑的因素罗列出来(分解为不同的维度),然后赋予这些维度一定的权重分,权重按照自己的主观感觉进行赋分,最后评出总分,总分最高的作为最终选择。
让我们以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来展示精细化思考的思维过程。
董小姐是一个女神,追她的人不在少数,其中以钱多多、李上进、王小帅最合董小姐的心水。董小姐感觉三个人各有千秋,一时间无法决策到底是接受哪个小朋友的秋菠。
显然,董小姐是个现实且对未来有所考虑的人,她应该选择钱多多。注意此例中的人物选取较为极端,只是为了说明问题。
4、人生就是不断的选择的螺旋
1)不要因为一次选择的失误而放弃整个人生,选择—修正—再选择构成了人生螺旋发展、上升的轨迹。失误选择的影响其实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不要因为预设的规则而放弃个人追求。决策心理学的“规则遵循理论”指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往往会依据自身的身份、遵循自身的身份所应遵守的规则来进行判断。大部分人在东方文化的背景下,主要考虑的是我应该怎么做而不是我想要做什么;我只能做什么而不是我擅长做什么;我现在是谁、已经是谁,而不是将来是谁,我还能是谁。
3)重新选择并不意味着重新开始。人生不可能突然发生断片儿。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选择失误,并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但这不影响我们重新选择,这才是人生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