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深度思考,我一直认为都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因为,我认为的深度思考是一件废脑子,废时间,见效缓慢的事情。所以,就会出现懒得思考的问题存在。
知名公众号《洞见》提到了这么一个关于深度思考的故事,让我感觉就和故事的主人公一样,碌碌无为的消耗着自己的人生。
美国专栏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想研究一个问题:穷人为什么困在底层?
她选择了六个城市,揣着1000美元在不同地方、不同行业打工。她做过售货员、清洁工、老人服务等6种工作,每一份工作都吃尽了苦头。
租破烂的房子,夜以继日地苦干,但不管怎么努力,她永远存不下来钱,看不到任何出路。最后,
她终于明白:穷人吃的都是一些低级的苦,这使他们陷入了“穷忙”的恶性循环。
生活的累与苦有千万种。无意义的苦只会徒劳地消耗一个人。
这个故事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几年前我就听说过。但是,在今天听来,似乎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仔细想来,我确实不喜欢深度思考,可又想努力上进,于是,就喜欢做一些简单重复性的事情。比如说,跑步。我个人喜欢长跑,8公里,10公里,甚至半马的都是家常便饭。因为在跑步过程中,能够让我产生一种享受的感觉,或者有一种心安的感觉。
同时,在跑完给自己设定的目标之后,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感觉,是其他的事情给不了。
跑步就是比较简单,需要重复的事情,他不需要你去深度思考,只需要你迈开双腿,重复个一万遍即可。
这种简单的,直接带给自己心理上快感的事情,会让我自己欲罢不能。因此,也有了持久坚持的动力。就像小孩子一样,他们就喜欢做自己熟悉的,会的作业,对于不会的,不熟悉的作业便百般推脱。
也许,做简单重复的事情是人的天性吧。
写文章,好像也是如此。我曾经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先保持一个习惯,像跑步一样。不要求跑的有多快,有多好,首先是要让自己坚持跑步。同理,文章写的好不好,无所谓,让自己写的爽,写的开兴才是最主要的。
秉持着这一观点,我入住简书,断断续续的的开始更新一些文章。整体以自己写的爽为总基调。其结果,可想而知,缺乏深度思考的文章,其实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多高的成长成就。
直到,我读完这个故事,才若有所悟。写作,之所以写不出东西来,是因为缺乏深度思考,对日常生活的深度思考,对读书内容的深度思考,对写作能力的深度思考。
正所谓,吃不了深度思考的苦,也就失去了持续精进的机会。
要想提高自己未来的高度,我想还是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做起:
一是要尽量做到持续日更,也就是坚持下去。
二是要持续思考,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三是要将读书慢下来,也就是品读所读数目的内涵,不要贪多求快。
四是要培养吃苦意识,将自己的思想、文章多整理一遍,多修改一变。
五是要争取在一个行业领域持续精进,坚持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这个行业的前20名。
六是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让自己变的不舒服,其实就是进步的过程。
假以时日,效果肯定是能够显现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