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道理”如何教育好孩子呢?聪明的家长这样做。
善共情
我们的很多父母,太过于讲究正确、原则、道理,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当下的情绪和感受。
当孩子处在哭闹、生气、羞愤、难过等情绪中时,是没有心思用理性思考的。
你还在一边摆事实、讲道理,告诉孩子应该如何,不能怎样,唯独将他的感受置之不理,孩子怎么可能听得进去呢?
而且,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家长讲道理的姿态,只会让孩子感觉到被评判、否定、指教,在父母眼中自己是无知、无能的,于是产生厌恶、逆反心理。
绝大多数孩子几乎从不会跟父母讲自己在学校、与同学交往的一些事情,原因恰在于此。
一个上初中的孩子曾这样说过:
“他们似乎并不关心我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反而总是迫不及待地以过来人的身份给我讲道理,怎么学习、怎么与人相处,balabala,搞得好像我是个什么都不懂的白痴一样,听几句就烦了。”
建立在尊重与理解之上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所谓“通情达理”, 只有当孩子感觉自己的情绪被接纳、疏通了,家长才能讲得通道理。
善于共情,多倾听,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比起缺乏同理心,铁面无私的冰冷说教,更有教育意义。
让孩子亲身体验并承担后果
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了“自然后果法”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犯了错,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让他亲身体验,并承担自已所造成的后果,从中接受教训。
孩子通过亲身体验收获的各种生活经验,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毕竟,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孩子听父母讲道理的过程,要使孩子明白道理,还需让孩子有机会在实践中获得连续不断的经验,通过切身感受,认知到道理。
比如孩子该好好吃饭的时候不吃,那就让他体验一下饿一顿肚子的后果,以后他到了饭点上就知道乖乖吃饭了;
晚上写作业磨磨蹭蹭、拖延到半夜,让他体会一次强忍睡意熬夜赶作业的感觉,或者作业完成不了被批评的感受,他就会懂得抓紧时间,养成好习惯。
在安全范围和不造成严重后果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后果,哪怕会吃点亏、受点苦,都不算什么,他所收获的经验与主动调整自身行为的改变,才是最珍贵的。
父母做给他看
你生活在的家庭里面,你的长辈,你的亲人,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我想会对孩子产生非常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一个家庭有好的家风,的确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的。
简单的生活经验如此,孩子不会做的,你反复做给他看,他会通过模仿,习得各种生活技能,而不是不让他做,直接代劳;
放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也是同样的道理。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习惯、品行,那就先成为那样的人。
说一万遍,不如自己做给孩子看。语言是抽象的,通过行为起到教育的作用,更加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