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在《红楼梦》里面可以说既是一个有诗才的才女又是一个很有谋略的改革家。
只是很多人也为她对生母赵姨娘不近乎人情的态度感到心寒。
但站在她的角度为她考虑一下,她亦是无奈和痛苦的。
她不甘落于人后,有着十分要强的心性。
这一点也是熙凤这样一个能干人赏识她的地方。只是可惜没托生在太太肚子里,是个庶出的身份。
“庶出”这个身份已经成为定局,出生不可自主也就罢了,关键是生母赵姨娘太不争气,一天到晚只知道愚妾争闲气。
所以探春竭尽全力要跟她撇清关系,要站在王夫人这一边。她虽然知道弟弟贾环名义上是主子,只是因为总是听从赵姨娘的唆使同样是使人看不起的。
但心性高强的探春不能让人看不起。她本身就无奈痛苦因为血缘跟赵姨娘有关系了,已经觉得自己沾染了污点,更不可能去亲近她了。
关键这赵姨娘还总是要提醒她,她是从她肠子里爬出来的,做人不能忘本,不要雀儿拣着旺处去飞。
探春竭力摆脱跟她的关系,可是赵姨娘却还老想着来拉近两人的关系。
似乎是在暗示:你跟我应该是同一类的人。赵姨娘就属于那种自己不好还见不得别人好的人。希望争强好胜的探春跟她一样,这样她就有了合谋者。
这种自己不争气还想同化求取上进的人的人最可恶了。
这样,怎么不惹得探春更加大动肝火?
探春和《金粉世家》里的八妹梅丽有点像,都好强活泼的。只不过梅丽虽然也是庶出,叫亲妈“二姨妈”。可她这个娘是安分守己,不争不吵的所以不会讨人嫌。
难怪探春在处理赵姨娘和芳官的矛盾中要痛心疾首地说赵姨娘怎么不学学人家周姨娘安分守己呢。
“庶出”的身份探春是在意的,但她更在意的是她已经是“庶出”了,可生母却是个不成器的人,难怪谁都看不起。
探春曾说过:“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
在那个女性被束缚,不能自主的年代,对像探春这样志向高远,心比天高的女孩子来说其实是很痛苦的。
像这样有才有远见的女子要是个男儿身,说不定很多男子都不一定及得上。
不像当今社会,我们提倡男女平等,整饬陋习。女孩子也有机会去追求属于她们自己的独立生活。
无论是经济独立还是人格独立。
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不让须眉的事情也是有很多的。
而很多想远走高飞脱离原生家庭的人,有的是有更高的追求,想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还有的就是竭力想脱离原生家庭带给他们的痛苦,他们希望过上一种全新的生活。
探春的雅号是“蕉下客”。
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探春说自己最喜芭蕉。
因着这个名字,黛玉还笑话说古人曾云“蕉叶覆鹿”。
“蕉叶覆鹿”是一个典故:
“春秋时,郑国樵夫打死一只鹿,怕被别人看见,就把它藏在坑中,盖上蕉叶,后来他去取鹿时,忘了所藏的地方,于是就以为是一场梦。”
后以“蕉叶覆鹿”比喻“得失荣辱如梦幻”。
大概也有对这红楼最终是一场幻梦的暗示吧。
所以探春自称‘蕉下客’就是把自己比作一只鹿了,那就可以做鹿脯了。
“芭蕉”这个意象常常在诗文中出现,但通常“雨打芭蕉”都是代表了一种凄凉的心境,最易引起文人的羁旅之思,离愁别恨之类的情感。
而探春本人也是最终远嫁他乡,千里东风一梦遥,颇有凄凉意味。
但她在没有远嫁之前,也是贾府中为数不多的清醒人。但清醒人总是活得很累的,就像那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如果和众人一起醉生梦死,那么也可以享受短暂的鲜花着锦的繁荣,只是因为过早看清了,单靠自己的力量又是无力的,所以才更加痛苦。
除了她理家的时候展示出非凡的才干与魄力之外,“抄检大观园”的时候探春也因为扇了王善保家的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个打人的行为从表面上看上去是探春正是因为自己“庶出”的身份所以更加自尊更加不能容许别人侵犯,但更深层次的是探春对看出贾府败落时局的无奈心酸。
探春说:“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在这里探春情不自禁地哭了,而她这时的无奈心酸又有几人知呢?
探春正是因为“庶出”这个身份限制了她的很多东西,她是真心为贾府的未来着想的。不然像她这样的女孩儿早晚也是要出嫁,要去别人家的,以后在贾府也只能当做客,那么为什么一个“女大不中留”的姑娘反倒成如此伤心人呢?
因为这是她的家,她是这儿正儿八经的主子之一。
这个“庶出”身份,也一直是探春的心病。
熙凤也说过:“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别说庶出,便是我们的丫头,比人家的小姐还强呢。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
不过探春远嫁之后,关于她的结局是否在那边过得好不好其实并未明说,因为有说因南海戡乱而嫁给了海南岛上镇海总制周琼家的公子的,有说去做王妃的,也有说是去蛮夷岛国和亲的。
如果说去做王妃,也很容易让我们想到贾元春的结局;如果是去和亲,又不知道是否和王昭君类似。
书里并没有详细说探春远嫁之后在那边生活的光景,但远离娘家确实是令人感伤的。更何况贾府又经历了这么多重大的变故,树倒猢狲散。探春哪怕不在家里想到也是伤心事。
如果探春能够托生在太太的肚子里,能够给她一个平台充分发挥她的才能的话,那么她是否可以一展宏图之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