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内心深处的柔软
杜月笙,20世纪上半叶上海最具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有“三百年帮会第一人”、“上海皇帝”之称。与宋子文、孔祥熙、戴笠等都有深交。起初,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四岁母父相继去世的小瘪三。
杜月笙没有上过几天学,这种身份的飞跃不是来自知识的铺排。但他有一种懂你的情怀,让他懂得善待他认为需要善待的人。
他懂得善待每一个需要他帮助的人。杜月笙成为帮会老大时,经常设粥棚施粥。当时大上海也有很多名人施粥做善事。但他们大都是只许难民们领一次粥,设排队专道,还有专人监管。杜月笙施粥就不一样,只要你想领,你就可以再排队。这种做法让难民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被尊重,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这才算是做好事做到家了。这给难民的不仅仅是“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物质帮助,更有人格的信任。其他人对难民的态度无疑是居高临下的:帮你,也有做给其他人看的嫌疑。而杜月笙帮你,是知道你需要帮助,而且是平等的帮助。物质上的帮助可以用语言表达,但心理上的尊重却会让人无限受用。尤其像他这样高高在上的人,对一无所有的难民能做到心灵上的平等,该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杜月笙真正懂得的还有朋友。杜月笙有一项“独门绝技”,就是削水果。不用看,就能把水果皮削得薄厚宽窄一样,着实有点儿艺术味儿。后来杜月笙即使做了帮会老大,在和朋友聊天时也常给朋友削水果,能吃到老大削的水果,这足以感动很多人。杜月笙对朋友的懂,还体现在对朋友真正无私的帮助。杜月笙后来很有钱,他的钱就是朋友的钱。他帮助朋友从不吝啬,可以说到了一掷千金的程度。他的帮助很细致,细致到我们不得不折服。当他了解到朋友需要帮助时,他会主动前去拜访,然后不露声色把银票压在茶碗下。不但给予了帮助,还顾忌了面子,这样的人,怎会叫人不喜欢?做人,对自己的呵护也不过如此。这种用心的懂你,在人心浮躁的世间,又有几人能做到?杜月笙借给朋友的钱从来不要债,就像借钱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在你还未觉察前,他已经化解了你所有的难堪。
在杜月笙的情感世界里,他依然能做到懂你。尤其是对孟小冬。杜月笙对孟小冬倾慕已久,但他只是默默的帮助,用行动去柔化孟小冬的芳心。也许他懂得:若要结合,女人有了爱会更爱;没有爱,女人会更恨。那时上海滩很多名人娶妻妾霸王硬上弓是通用的招术。对于孟小冬,他绝对也可以这样。但杜月笙不一样,虽然他对孟小冬的爱刻骨铭心,他懂得珍惜他爱的女人的心,用自己的爱慢慢感化孟小冬。他不强求孟小冬嫁给自己,直到孟小冬开口要名分:“我到底是丫鬟还是女朋友?”仅一句,杜月笙便开始筹办婚礼。虽然那时候杜家已是每况愈下,但他依然置办上好的酒席,并把自己所有的孩子召集回来,让他他向孟小冬行跪拜礼,并喊她妈咪。虽然他已经63岁,虽然他第二年就去世了,她依然懂得爱一个人就要给自己的所有……
很多人评价杜月笙外表文质彬彬,实则心狠手辣。但依他这样懂你的情怀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柔软和体贴,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去修炼。
杜月笙在上海十里洋场可谓呼风唤雨,但他依然也是一个需要你懂的人。杜月笙向来是一袭长衫,即使在酷暑难耐的夏天。这也许是为了掩盖他满身的伤疤,更是为了抚慰他内心的某种痛。杜月笙虽然被称为“上海皇帝”,但他依然喜欢别人称他“杜先生”,一个文雅而知识渊博的称呼,虽然他根本没有上过几天学。这也许是心理上的一种莫名安慰。看来即使是地位高高在上的人,即使是物质丰腴无比的人,内心也是如此渴望别人懂得。看来,懂你,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
懂你,用最柔软的情怀,善待每一个人,这也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也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修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