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王利珍坚持分享第1244天
假设架构是一种引导想象的对话技巧,引导当事人想象时,若能用他们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事物做媒介,当事人比较容易进入假设架构的思维与对话。
一、配合当事人的背景经验,选用世界的想象媒介。
运用奇迹问句时助人者常常运用的媒介,有水晶球,魔法师,魔术棒与仙女棒?为了配合台湾当事人的生活经验,有些助人者尝试运用本土性的媒介,效果也不错,。例如到庙里出到上上签,去算命,遇到贵人,抽到大奖等。当事人是儿童时,可以运用漫画或卡通中的英雄人物作为媒介,例如小叮当超人,海贼王等。当事人是知识分子,或许可以运用苏格拉底,柏拉图,孔子等古今智者作为想象媒介,若当事人有宗教信仰,可以用神父会给你什么建议?佛祖会给你何种提示之类的语言引导想象。助人者,要配合当事人的年纪、教育背景,职业类别信仰等因素,调整其所运用的想象媒介。
二、运用实物或道具作为媒介。
引导想象时,可以运用实物或道具当做媒介,引导当事人进入更生动的情境进行想象,现举出两例说明。
例一:
助人者可以准备一个签筒,准备若干白纸,将白纸折起来作为签纸,然后对当事人说,不知道你平常有没有到庙里出签的习惯,如果没有我们就今天来尝试看看,假设你现在很烦恼,你想问神明一些有关命运的事,如果你从这个签筒中抽出了一只上上签,你希望签上写些什么,让按案主实际做抽签的动作,并且拿着签纸想象。
例二:
可以找个漂亮的水晶球,上面盖一块华丽的布,对当事人说这里有个漂亮的水晶球,待会儿我会揭开它,如果水晶球将浮现你心中的期望,你希望它出现什么?
三、耐心引导当事人运用假设架构思考。
许多助人者表示在实务经验中会遇到某些不易进入想象或不愿意进入想象的当事人,那么这些当事人是否就不适用假设架构对话?我认为助人者不宜过早作出某人适合某人不适合之类的结论,需要先评估当事人的状态,选择配合当事人的对话方式,与其互动引导其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案。
1.评估当事人的状态。
首先需要评估当事人进入会谈情境的状态,他是处在来访状态、抱怨状态或是消费状态。例如处在来访状态的当事人不认为问题与他有关,可能就不会配合助人者的引导进行想象,助人者需要尊重当事人当下的心情,先多听听他的观点,再做进一步的引导。
2.了解当事人的思考习惯和语言习惯。
其次需要了解当事人的思考习惯与语言习惯,助人者要尊重当事人的思考脉络或习惯,例如有些当事人比较习惯实事求是进行理性分析,如果要使用假设架构问句运用假设问题,情况已经改变这类型的问句,会比直接问奇迹问句较容易接受助人者在依据对话过程的信息调整所使用的语言进行引导。
3.提供时间和机会给当事人熟悉假设架构思考。
当事人之所以不易进入想象,有的是因为不了解假设架构问句的意义,有的是一时之间无法改变过去的思考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助人者要调整其引导想象的指导语以及说话的速度,提供足够的信息与时间,让当事人可以慢慢转化思考,从问题焦点转移到解决焦点。
四、尊重当事人对问题解决的看法。
如果当事人想象出来的奇迹问题、情况已经改变的状况,符合其期待的状况,是不符合社会价值观的,助人者该如何处理?
例如:
助人者: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奇迹发生,你和妈妈之间的问题解决了,那时的情况可能会是什么?
当事人:我想到的是,再过几年我20岁了就可以和母亲断绝关系,这样他就不会再干涉我的事情了。
本案例当中当事人的反应显然不符合一般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助人者是否要介入去修正当事人的想法?SFBT强调当事人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助人者不宜急着对当事人下判断,最好以开放的态度让当事人说出他的想法,。不过助人者不要被当事人表面的语言所限制,要仔细倾听,在这些叙述背后,当事人真正在意的是什么,当事人想要争取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和当事人一起进入深入的探讨,找到他真正想要的目标。
奇迹必须是正向的状态吗?问题要怎么样解决才是好的?助人者避免急切的用个人价值观来干涉当事人,SFBT的助人者尊重当事人对问题解决的看法,多倾听当事人的观点,在对话中倾听当事人内心真正的期待,和当事人一起建构符合其内心期待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