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我,看了些什么,又好像懂得了些许,在我的脑海里,开了倍速正在播放,朦胧模糊抓不住,我只是想开始写点东西,像是种对于现实的逃避,又像是无法说出口的倾吐,然后像寄居蟹一样,挪着壳,一步一步试探的走着
原来,人真的可以很渺小,却自以为是自己的全世界,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取自,也不知该怎样定义它,自大,自我,自私,自律等,随你怎么说,正确答案越来越少,少到一个略都不愿施舍,但却总有人甘之若饴,总想得到被认可赞美的答案,然后就没有了自我,催促的在挤嚷的人群中向前走,被这个世界同化,变成自己讨厌的人,与之前的所想天壤之别,然后一边感叹时间的冷酷无情,一边又沉醉在奢靡享受之中
我原以为,不选择这条百分之七八十人都会走的路,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真的可以攀登顶峰然后俯瞰,但好像错了,你可以放下所有,或可以放弃现有,但你不能放下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也不单单用来形容博览群书谈吐芬兰的人,还有隐于市下的深度,你会酸别人话中带诗,会笑别人儒雅的做作,那是因为你不会,也懒得去了解他所在的层面,而可悲的你还是不愿踏出舒适圈,在那个你自以为了解一切的层面里如井底之蛙般坐井观天。有衡量的标准吗?我想有的吧,始于五官,终于三观,那到底是内在感染着外貌,还是改变外貌去掩盖内在,或让外貌促使着我们去提升内在,或是其他,无论是哪一个选项,我想,都会有一个是适合自己的,虽然可能最后都变成了同一个人,套上这个时代束缚的枷锁,亦步亦趋,傀儡似的漫无目的的走着,走着
可能我过着别人羡慕的生活而我自在其中不知满足,去羡慕更好的别人,就像你到底是我的风景还是我的梦,无从得知,看着那些闪光点,低头看自己,觉得自己也可以像他一样,于是开始疯狂的拆西墙补东墙,或无限扩大自己的虚荣欲望,仿佛这些能填补内心的空洞,但最后变得人模鬼样,连自己也开始嫌弃,悔不当初,懊恼怎么就把曾经的那个自己搞丢了,这时才发现,在开始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是高级的,但不是最高级,比人还高的被我们冠以神论,从古至今,从外到内,我保持中立的不批判也不吹捧,信则有不信则无,耶稣,佛祖,观音,地狱天堂,这些在被我们冠以标志的同时又好像带来心灵的一种救赎,从而达到解放,这是一物降一物的边角料或是自我安慰。
我曾以为每个人都是天上的一颗星星,就算不那么亮,也始终跟随着月亮发挥自己的作用,但因为流星的短暂美而暂时忘记它的存在,还有极光带给我们视觉感的冲击,原来,不一定非要成为星星,也不一定有那么多非重要的存在感,就算没人记得,也被遗忘,但有人见过你,见过你的好就好。
我们都是这万千世界里的一粒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