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王准,很高兴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跟大家在空中相遇。许久不见,你过得好吗?
这个寒假是不是你待在家中最久的一个假期呢?一个多月的居家隔离不能外出,在这期间你都经历了什么呢?此刻的你在做些什么?你的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正在跟大家分享的我此刻正盘腿儿在我家阳台的藤椅上,周围还放着我喜欢的酵素,我的面前是打开的电脑和正在录制的手机,而我的两只手则很随意的放在我的腿上,整个人都感觉很放松。
今天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居家隔离,如何做到学习娱乐两不误》系列微课的先导课,时长在十五分钟左右,以方便大家了解这个系列微课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时间进行自主的学习。
之所以开设这次系列的微课其实是基于2月底我应学校的要求邀请各班心理委员所做的大家的状态以及需求的调查结果。根据反馈上来的结果我发现大家在家的状态各不相同,有觉得一般的,也有觉得还不如在学校的,因为要长时间的用手机上网课感觉自己视力都不怎么好了。
而对于开学这件事,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学,但是我们都清楚开学是迟早的事,大家的反馈也是各不相同,有期待的、有开心的,有紧张的、有抗拒的,当然还有恐惧的,而抗拒和恐惧多是针对开学后的测试,不过据我了解上周六大家似乎已经在家进行了第一次的考试,想来对于开学后的考试已经或多或少有些免疫了吧。
也有同学说希望开学后能够将网上学习的内容再过一遍的,想必是不太适应这样的网络学习吧。那关于这一点我可以做一个反馈,但是具体能够如你所愿还要看学校以及各个学科的安排而定了。
还有同学说希望开学返校后多上些体育课,想来一定是因为长久的宅在家里不能外出的缘故,不过好在进入三月很多小区只要凭洛康码就可以自由出入了,估计大家的这种急切的心情也已经有了些许的好转了吧。
此外关于希望作为心理老师以及生涯老师的我为大家做些什么,有不少同学提到了在家自律性差、容易拖延以及不知道如何制定计划等,而恰好大家提到的这几点我自己在这个假期中也都经历过,而且还有一些不错的发现和感悟,因此基于以上两点就有了这次的系列微课。
说起网课学习大家难免会有一些不适应,因为这个改变的确带给了我们一些不便以及不可预料的烦恼,比如没有办法跟小伙伴们一起玩儿了,比如因为居家学习跟父母呆的久了他们的念叨也多了,比如只能依靠网络的方式跟老师学习交流感受不到面对面的那种直接和便捷了,但是想想跟在学校的学习相比,我们还是多了很多可以自主控制的时间的,对吗?此外,我们不用跑着去餐厅排队买饭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还无须那么早爬起来上早操,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有机会跟家人聊天、看电视、玩游戏······想到这些你对居家学习的感觉有变化吗?
而且,之前我们在谈论到兴趣的时候很多人说自己之所以还没有机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是因为没有时间和机会,那这个假期难得的不能出去,也因此有了为数不多的一些自主时间,你有抓住机会做些尝试和挑战吗?
这个假期我自己就做了很多的尝试呢,比如说我重新开始画画、做手账、做酵素,自学了手账专用的字体,还学了好多道素菜,并且尝试利用网络做空中沙龙、答疑等。但是我并不是一放假就这么做的,跟大家相似的,刚开始隔离的一段日子里我特别的兴奋,因为终于有正当理由不用出门了,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吃着东西刷着剧,别提多嗨了,可就是这样自认为很爽的日子过了几天之后,突然有一天一觉醒来我觉得好无聊呀。然后赶上学校群里提醒各位班主任老师在各自的班级群里提醒大家调整作息,于是我也趁机调整了一下作息,但是虽然作息是调整过来的,但是我依然不知道该干嘛。然后恰好那个时候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活动——重启2020计划,我当时被它的一句广告词吸引了,它是这样说的:如果无法重启2020,那就让我们重启自己,用每天一个小胜利,亲手再造一个我们想要看到的2020!我被这句话吸引了,于是毫不犹豫的就报名参加了,也正是因为这个活动我终于又一次体会到了许久不曾有过的成就感,我终于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是在生活而不是在混日子,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才有了我上面提到的那些尝试。基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觉得学习以及适时的引领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就萌生了分享的念头,一开始只是在教师沙龙群里分享,后来就尝试在网络上,再然后就是跟大家的这次了。
不过考虑到大家平时的网课学习时间比较长,而且多是用的直播视频,所以这次我在形式上做了一些调整,计划以音频的方式,同时每次课限定在20min以内,在减轻大家学习压力的同时争取让大家学有所获,真正实现居家隔离学习娱乐两不误。
这次系列微课共分为三大板块:
一、列计划——周计划、日计划
二、战拖延——重新认识拖延、拖延的原因以及战拖的方法
三、养习惯——坚持不了的原因、如何破?
我会利用喜马拉雅这个软件进行录制,每次不超过20min,录好之后我会把链接发给各班的心理委员,由他们代为转发到各班的群里,大家可以自行学习。
无论是怎样的学习,也无论课时多长,终归是需要耗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的,那为了让大家尽可能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拿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然后为己所用,在此我想跟大家做两个约定。
一个是关于身份定位的,希望打开这个链接此刻正在聆听的你能够认真的思考一下接下来的三个问题:
1、我是谁?
也许你首先会想到的是你的名字,然后是**的儿子/女儿,之后可能是**岁的高*的男生/女生,虽然可能我们中的很多人还未成年,但是都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已经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负一部分的责任了。
2、我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问问自己,你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能够掌控自己人生和命运的自我管理者?还是被动服从者又或者只是一个随大流者?
3、我在做的和我想要的是否一致?
无论是文化课的学习还是这次的系列微课,问问自己,你究竟在为谁而学?是父母吗?是老师吗?还是说你自己?又或者再具体一些是为了你内心的那个梦想而学?
你在做的这些事情是让你距离你想成为的人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你不需要告诉我,但是希望你能够在心里认真的思考以上的三个问题,这一点非常重要。我想无论先前你是基于怎样的原因打开的这个链接,这一刻我都希望你能够明确自己的内心,搞清楚自己学习的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之所以被反复强调是因为它真的很重要,在我们人生的成长之路上有太多的考验和干扰了,稍不留意我们就会忘记自己当初究竟是为何出发,而唯有我们坚定初心、牢记初心,才能够在遭遇到挫折和考验的时候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第二个约定其实是一个建议,因为无论是心理学还是生涯教育的内容跟文化课不同,不能只是听听而已,必须要去行动,因此我建议大家边学边实践,之前在课堂上我跟大家提到过一句话“有用才有用,没用就没用”,无论是什么样的方法,如果我们只是知道却从来不去使用,它也很难发挥真正的价值,而且事实上我们中的很多人缺少的并不是方法,可能在听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些老师之前讲过,有些同学们分享过,有一些你自己就曾做过,但是遗憾的是并没有能够长久的坚持下来,或者压根没有试过。因此,实践很重要。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这次先导课的内容,我们再共同回顾一下。今天我重点分享了三个内容,首先我提到了这次系列微课的一个缘起,一方面是大家反馈上来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其次我介绍了这次微课的具体安排,主要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列计划、战拖延和养习惯,每个板块又会下设几个小的模块,所有的这些内容都会在喜马拉雅上录制好,然后由各班心理委员将链接转发到班级群里,每次课程时间在20min以内。最后为了让我们真的学有所获,我们有两个约定,一个是身份定位,具体包含三个问题,分别是:我是谁?我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我在做的和我想要的一致吗?另一个是建议大家在学习的同时付诸行动和实践。
Ok,到此我们这次先导课的内容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次课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