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叶飘香,情更浓,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浓浓的香味随风而来,妈妈忙碌的背影又在脑海里浮现。
儿时的每年端午节,妈妈都要买来粽叶,先把粽叶泡在水里,上面还放上几块砖,还要把江米泡一些,再把红红的大枣泡一些。
然后等到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妈妈开始包粽子,把粽叶放上两三片,然后折成一个三角形状的空壳,把泡好的江米到进去一些,再放上几颗红枣,然后把三角形的壳子盖好,用纤细的小绳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在旁边看着,觉得很神奇,妈妈的动作干脆利索,几片叶子可以把米和红枣包在里面,变成一种美味的食品。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包起来,可是我包的粽子总是漏米,小绳子也系不好,姐姐在一旁取笑我说:“看你包的那丑样,你看我来包......”,说着拿起几片粽叶学着妈妈的样子包起来,虽然看上去不如妈妈包的粽子,但比我包的好多了。“怎么样,比你包的好吧?”姐姐满脸得意的神情。“也不怎么样呀......”我故意戏弄姐姐。姐姐用红枣打我,我躲闪,红枣被站在一旁的爸爸接个正着,爸爸笑容满面的地说:“你们包的都好,谁包的多煮熟吃的多.......”。“那好,我们比赛......”我不服输的反驳着姐姐,欢声笑语飘到了屋外。此刻,夜悄然降临,已是万家灯火的时候了。
粽子终于包好了,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大锅里,开始煮粽子,煮粽子不是轻松的事情,因为五月的天气开始闷热,妈妈满头是汗,可是妈妈很耐心的看着灶堂里的火,时不时的放进去一些煤块。粽子里米是生的,粽叶包起来,要煮好长时间才可以煮熟,还有红枣在粽子里和米粘合在一起也需要时间的。
看着锅里冒着腾腾的热气,我迫不及待想吃粽子。此时,姐姐就会笑容满面的轻轻地拍着我的头说:“小馋猫,你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不知道啊,粽子好吃呀......”我傻乐着。
“让我来告诉你吧!馋猫。每年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那天,屈原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以身殉国了。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明白了吧!”看着姐姐讲的神采飞扬的,得意洋洋的样子,很有成就感。“哦,原来如此......”, 我恍然大悟。
姐姐看着我的表情,高兴的拍手笑着。“就你知道的多......”我不服气的反驳着姐姐,“你知道你说呀......孤陋寡闻......”姐姐满腹经纶的回答着我。
此刻,站在一旁的爸爸,脸上露出了笑容,乐得合不拢嘴。
妈妈还时不时的向灶堂里添火,睡意困扰,于是,粽子的浓香飘进我们的梦里。
第二天早晨,在妈妈的呼唤中,我们睁开眼,看到妈妈摆好了饭桌,桌子上放着粽子,旁边的碗里放着白糖,我伸手去抓,妈妈轻轻地打了我手一下,微笑着说“赶紧洗脸洗手,洗完再吃......”。我们洗漱完毕,立刻拿起粽子吃了起来,浓香美味,再沾上一点白糖,真是香甜可口。吃的小肚子都涨了,但眼睛还在粽子上转悠。
岁月滑过,思念坠落,翻翻日历,又逢端午节,妈妈的音容笑貌,爸爸的和蔼可亲,姐姐的神采飞扬的神情又在脑海里浮现。
粽叶飘香,情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