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不了处看其脱略,做了处看其针线。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冰鉴》
2月9日,星期五。
有资料说,如果年二十九没有贴春联,那年三十的上午7:00到12:00是贴对联的另一时间。今年不仅买了春联、福字,还有门神、窗花、春条和财神像。
面对家门贴春联上联在右,下联在左,辞别旧岁,迎接新年。福字选了康熙皇帝御笔福字,一个福字蕴含着“多才、多子、多寿、多田”,寓意着各种美好。窗花一个“春”字,一个“福”字,“春”字款窗花设计源于乾隆年间的剔红寿春图梅花式盘,“春”字下方一聚宝盆熠熠生辉,两侧二龙环绕,取意“龙衔春色,纳财聚宝”,“福”字款窗花设计以“福”字为中心,周边围绕蝙蝠、寿桃,外圈搭配四合如意纹,寓意福寿双全,四时如意。
第一次认识“春条”,其功能与春联相似,但可以不成对,且随意可贴。
年夜饭是除夕的重头戏,今年的年夜饭早早订在“臻悦·合院”酒店。年夜饭是有讲究的,每一道菜品都有吉祥的寓意。鱼是一定要上的,一道“红卤汁蒸鲥鱼”成为年夜饭餐桌上最受欢迎的菜品,鲥鱼为“长江三鲜”之首,这道菜制作精良,鱼刺可以直接入口,鱼鳞层层起之,酥脆可口,第一次品尝如此美味的鱼鳞,想想苏东坡称鲥鱼为“惜鳞鱼”实不为过。鱼不吃完,要留一些,应和“年年有余”之意。
除夕的另一场重头戏是看春晚,春晚自1983年坚持自今,实属不易,随着网络的发展,看春晚的兴致已大不如前,看到晚上10:00,困的睁不开眼,守岁抗不过困意,早早睡了。
2月10日,星期六。
串门拜年的人少了,但手机上拜年的信息此起彼伏。
空余时间,我很认真地在几个读书直播间蹲了蹲,学会了如何搭建直播间。
新年的第一天对自己说:要好好爱自己,学会给自己松绑,允许自己犯错,不拿自己的错误内耗自己。
2月11日,星期日。
初二回娘家,自从学习心里倾听师的课程,我放下了父亲给我的“爱的期待”,终于可以做回那个更加真实和更加自在的自己。给父亲买的海参他老人家依然以吃不惯为由拒绝吃,父亲依然会当面说我是亲戚,但我不再像原来那么委屈和焦虑,不管他老人家怎么想怎么说,我永远都是他的女儿。
值得欣慰的是93岁的父亲思路依然清晰,看到我眼里放出的光让我感受到满满的父爱。
2月12日,星期一。
一早听父亲在床上数数字的声音,这是父亲锻炼肺活量的方法之一。可爱的父亲极其自律,每日早晨7:00是吃早饭的时间,懒觉是不能睡了,到点陪老父亲吃饭,他老人家的咀嚼能力和吞咽能力都有些下降,下门牙有一颗松动了,饭量还可以。我们都吃完了,父亲才吃了一半,于是静静地坐着陪父亲,内心不断劝说着自己接受父亲的衰老。吃完饭和哥哥嫂子一起到超市给老父亲买了些“旺仔小馒头”之类的入口即化的零食,嫂子非常了解父亲的饮食习惯,这么多年真是很感谢嫂子平日里对父亲的照顾。
初三晚上是高中文科班同学聚会的惯例,最亲密的是几个平时就联系的女同学,借这个机会,叽叽喳喳聊了一个晚上。
2月13日,星期二。
陪父亲聊天,我用笔在纸上写字,父亲拿着放大镜看,父亲原生家庭的样貌在我们之间的一问一答中渐渐明晰,追根溯源,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和父亲不在一起生活已经将近四十年,我依然很多思维方式会和父亲相同;也终于明白父亲口中无数次重复的一些情绪和不甘根源于他人生的哪些经历。
那些假如和可能性即使时光倒转,也许依然不能如愿。短暂人生,总会有些遗憾,每个人都是匆匆的过客,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独特的,当我们不能解释的时候,那些相遇和分离注定是宿命的一部分。
几个好朋友推了定好的饭局,约我相见,很是感动。珍惜缘分,在能见的时候一定要见一见。他们是几个有趣的灵魂,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相谈之间,总是忍俊不禁,他们的幽默感和机智,总是能够创造愉快的氛围。
2月14日,星期三。
今日破五,春节的诸多禁忌在此之后可以破除。今天既是“破五节”和“送穷日”,又逢情人节,注定是个特别的日子。
集五福,就是集所有福;《尚书·洪范》记载着中国人的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送五穷就是送所有穷,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种穷鬼。迎五路财神,就是说迎接所有财富。
告别父亲,坐车回到自己的家。不是吃东西上了火,就是受了风寒,到家感冒的症状全出来了,吃药睡觉,管他什么情人节。
作家亦舒说:每个人最终的归宿,都是自己。此刻,窗外鞭炮声不绝于耳,我默默地对自己说:亲爱的自己,往后余生,先自爱再去爱人,只有善待自己才会被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