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以流经陕西的洛河为水源,在西汉龙首渠的基础之上,修建起新渠系,名为“洛惠渠”。当时,在渭南市大荔县境内,整治这里的灌溉渠道。在义井村东侧,修建分水闸楼,成为洛河东岸灌溉渠的分水枢纽——
2021年9月13日上午,在单位领导的带领之下,我和同事们一起前往大荔县参观洛惠渠水利工程遗留下来的景观。首先,我们来到许庄镇义井村东侧,走进一座废弃的院子,看到一座高耸的碉堡,被称为“藏银楼”。
1933年,兴建洛惠渠时,为了储存银元专门建造藏银楼。楼内有上下两层,外形为不等边的五角形,设有通风口、射击孔和瞭望台等,防御功能齐全,隐蔽性非常强。
这座藏银楼所在的院落,坐北朝南,东西对称,房舍整齐,空间宽敞。据说,这里曾经是渭南市洛惠渠管理局配水站。在大门的两侧,可以看到“强化配水管理”等红色大字;在土坯墙壁上,保留着“立志洛惠渠配水工作 爱岗敬业奉献青春”等红色标语。
如今,渭南市洛惠渠管理局配水站已经搬走,只剩下这些老旧的房屋和空空荡荡的院子。但是,作为洛惠渠历史的见证,这里的建筑都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走出渭南市洛惠渠管理局配水站南侧的大门,迎面是洛惠渠的三条干渠,旁边矗立着一座分水闸楼。这里位于总干渠的21+738处,洛惠渠的东、西、中三条干渠在此调配分水。
1935年,由李奎顺设计,开始修建这座闸楼。1936年10月,闸楼正式建成,为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层为宫殿式构造,砖雕细腻,飞阁流丹;下层为游亭式走廊,石柱支撑,没有围墙,中西合璧,独具风格。在闸楼下方,保留有精美的砌石建筑,坡水上的50多枚消力齿,历经岁月沧桑,包浆漆黑幽峻。
1975年,洛惠渠干渠改线以后,分水闸楼也停止使用。但是,这里的东、西、中三条干渠还在发挥作用,灌溉着大荔县、澄城县、蒲城县的农田。
1933年,由杨虎城将军和水利专家李仪祉规划设计的洛惠渠,实现古灌区的嬗变和飞跃,被称为“关中八惠”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改造,完善了洛惠渠灌区的渠系配套和田间工程。现代洛惠渠已经发展成为灌排体系完整的大型灌区,由大坝、灌排渠系和配套设施工程组成,分别设有洛东和洛西两大系统,有干支渠18条,总长度248千米,灌溉74万亩农田,惠及69万多人口。